健康生活

立秋養生

立秋了, 立秋應該怎么養生呢?應該吃點什么好呢?

立秋后天氣仍然酷暑難耐, 故有“秋老虎”一說, 所以養生既要防暑降溫還要防秋燥。 那么呢? 飲食篇:“少辛多酸”慎進補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 也是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 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 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 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 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 以補充夏季的消耗, 但不能“亂補”。 在立秋過后,

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較差的人, 食欲逐漸好轉, 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一些老人更講究主動貼秋膘。 不過專家提醒人們, 不要急著貼秋膘。 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 還沒有調理過來, 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 會增加腸胃負擔, 影響胃腸功能。 因此吃肉要適當, 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后, 再多增加肉食。 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風等疾病的人, 不宜攝入肉食太多。 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 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 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 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 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
另能調理脾胃功能, 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與肉食相比, 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 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 粥利于健脾, 可助脾胃滋陰, 平衡健旺的陽氣。 立秋之后還要謹記“秋瓜壞肚”。 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 都不能任意多吃, 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 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 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 勢必更助濕邪, 損傷脾陽, 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干燥, 空氣中缺少水分, 人體同樣缺少水分。
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 晚晚蜜湯。 ”白天喝點鹽水, 晚上則喝蜜水, 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 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 起居篇:早睡早起有規律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 應開始“早臥早起, 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 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 且防收斂之太過。 立秋乃初秋之季, 暑熱未盡, 雖有涼風時至, 但天氣變化無常, 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情況。 因而著衣不宜太多, 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 易受涼感冒。 生活上要有規律。 在晴朗的日子里, 應多做戶外有氧活動。 其次, 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 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
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 以消除抑郁情緒。 還可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 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 使人心情舒暢, 精神振奮。 運動篇:戶外鍛煉增強體質 立秋后, 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 運動量不宜過大, 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 選擇適合自身的鍛煉項目:慢跑、游泳、各種球類、登山、散步、太極拳、健美操、健身舞等, 循序漸進, 持之以恒, 能達到保健強身的作用。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 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 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 即運動量不宜過大, 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 進入秋季, 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 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
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 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 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后, 于室內閉目靜坐, 先叩齒36次, 再用舌在口中攪動, 待口里液滿, 漱練幾遍, 分三次咽下, 并意送至丹田, 捎停片刻, 緩緩做腹式深呼吸。 吸氣時, 舌舔上腭, 用鼻吸氣, 用意送至丹田。 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 呼氣時要默念哂字, 但不要出聲。 如此反復30次。

登山運動, 能降血糖, 治貧血。 專家建議, 登山是立秋之后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 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 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 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并能降低血糖, 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 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此外, 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 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登山是一種負重運動, 膝關節承受了整個身體的重量, 特別是在登上一級臺階關節還未伸直的情況下,又繼續登另一級臺階,膝關節一直處于半屈狀態,這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測。 精神篇:內心寧靜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立秋后要注意養肺 立秋后,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于衰弱階段,而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多吃水果預防秋燥 入秋之后,空氣中的水分子逐漸減少,容易讓人產生口干舌燥的感覺。一些人還會感到鼻腔似煙道般干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干咳,有時有少量的粘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最敏感,時常有干裂的感覺,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燥”,有“燥”就要“養氣”。 對于人來說,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和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選橙子、檸檬和烏梅等,同時,還要保持心情愉快,不煩躁。此外,對于運動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養氣”,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知道了立秋前后如何養生,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推薦: 立秋后干咳怎么辦 立秋養生注意事項 立秋后適合吃什么食物


特別是在登上一級臺階關節還未伸直的情況下,又繼續登另一級臺階,膝關節一直處于半屈狀態,這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測。 精神篇:內心寧靜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立秋后要注意養肺 立秋后,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于衰弱階段,而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多吃水果預防秋燥 入秋之后,空氣中的水分子逐漸減少,容易讓人產生口干舌燥的感覺。一些人還會感到鼻腔似煙道般干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干咳,有時有少量的粘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最敏感,時常有干裂的感覺,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燥”,有“燥”就要“養氣”。 對于人來說,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和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選橙子、檸檬和烏梅等,同時,還要保持心情愉快,不煩躁。此外,對于運動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養氣”,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知道了立秋前后如何養生,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推薦: 立秋后干咳怎么辦 立秋養生注意事項 立秋后適合吃什么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