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隱藏鬧鐘背後不為人知的害處

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睡覺睡到自然醒, 數錢數到手抽筋”, 但兩者卻都是一種奢望。 更為現實的是:很多上班族都是早上被鬧鐘叫醒, 迷迷糊糊中極不情願地起床。 你知道睡眠中突然被叫醒相當於一次醉酒;而長期被鬧醒將導致慢性壓力, 增加精神壓抑、高血壓、心臟病的患病風險。 這種說法真的有道理嗎?

美國一項調查研究顯示, 參與者從深度睡眠中被鬧鐘吵醒, 結果他們的短期記憶能力、認知能力, 甚至是計算技能都會受到顯著影響, 最多為正常狀態的65%, 與醉酒者相當, 甚至比他們24小時沒睡時的狀態還要差。 雖然在醒後最初的十分鐘內嚴重的影響會逐漸減輕, 但一些損害在醒後的兩小時還能被發現。 研究人員表示, 這一結果將會牽連到那些需要被喚醒後立即以最佳狀態投入工作的人員, 例如:消防隊員、醫生和其它處理突發事件的工人們。

“鬧鐘”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忌

對“鬧鐘吵醒相當於醉酒”的說法, 專家表示認可。 人的睡眠可分為慢波睡眠(非眼動睡眠)和快波睡眠(眼動睡眠)兩個狀態, 其中慢波睡眠又可以分為從1到4的四個區域。 “慢波睡眠的1區和2區通俗的解釋就是較淺的睡眠, 而從3 區開始一直到快波睡眠, 都可以算作深睡狀態。 ”

在淺睡眠階段, 只要稍微有一點聲音就會醒來, 接近于“自然醒”的狀態;但到了深睡眠階段, 則會出現很多人都有的“怎麼叫都不醒”的情況。 在深睡眠狀態下被吵醒時, 不光會出現 “半夢遊”的情形, 還會增加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患病風險。

專家表示:“鬧鐘”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大忌。 “對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而言,

如果突然被鬧鐘吵醒, 這很可能會成為他們發病的誘因。 ”

被鬧鐘吵醒時, 心臟容易出現神經功能不夠協調的情況, 鬧鈴雜訊會引起身體保護性的條件反射, 在經年累月的量變中容易導致慢性壓力的出現。 而這些情況在醉酒的狀態下也會發生, 所以才會有“被鬧鐘驚醒相當於醉酒”的結論出現。

睡眠中突然被吵醒相當於一次醉酒;從深度睡眠被突然吵醒, 人的短期記憶力、認知能力會受到顯著影響, 這些能力最多為正常狀態的65%;長期被鬧醒將導致慢性壓力, 增加精神壓抑、高血壓、心臟病的患病風險。 九生元新特藥房專家建議調理好生物鐘, 做到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建議使用親和的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