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變應性鼻炎的治療方法

變應性鼻炎的種類有很多, 但是對於人體都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傷害的。 當然很多時候疾病來時都悄然無聲, 所以及時發現自身的徵兆很重要。 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學習一下吧。

變應性鼻炎的中醫治療主要採取辯證療法, 對於不同類型的病症, 選擇適當的藥物。 除內服的湯劑外, 還有外治、針灸、推拿等方法。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內服湯劑和外治療法。
一、內服湯藥
1、肺氣虛寒, 衛表不固
主證:陣發性鼻塞、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嗅覺減退、畏風怕冷、遇風(寒)即作且容易感冒;氣短懶言、語聲低怯、自汗、面色蒼白、咳嗽痰稀或咳喘無力。

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虛弱。 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水腫, 鼻道可見水樣分泌物。
治法:補益肺氣, 固表護衛, 溫肺散寒。
方藥:
(1)偏於氣虛選用玉屏風散加減。 防風10克、黃芪30克(蜜炙)、白術15克。 若鼻癢如蟻行, 可酌加僵蠶、蟬蛻;若噴嚏、清涕、語聲低怯者, 可酌加人參、茯苓、山藥;若腰膝酸軟者, 可酌加枸杞子、制首烏;若畏風怕冷、清涕如水者, 可酌加桂枝、乾薑、大棗等。
(2)偏於虛寒選用溫肺桂枝湯。 桂枝、當歸、茯苓、沉香、蘇子、橘紅、半夏、瓜蔞實、 桑皮等。
2、脾氣虛弱, 化生不足
主證:鼻塞鼻脹較重、鼻涕清稀、鼻塞不通、淋漓而下、嗅覺遲鈍。 鼻塞、鼻癢、清涕連連、噴嚏突發、面色萎黃無華、消瘦、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或膩、脈細弱無力。
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粘膜淡白或灰白, 有水樣分泌物。
治法:益氣健脾, 溫運中陽。
方藥:
(1)黃芪、人參、白術、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生薑、大棗。 若腹脹便溏、清涕如水、點滴而下者, 可酌加山藥、乾薑、砂仁等;若畏風怕冷, 遇寒則噴嚏頻頻者, 可酌加防風、桂枝等;若四肢不溫、畏寒腰痛者, 可酌加肉桂、附子、枸杞子。
(2)偏於肺脾氣虛, 水濕泛鼻選用參苓白術通竅湯。 黨參、茯苓、澤瀉各12克, 苡仁、白扁豆、白術、紅花、菖蒲各9克, 陳皮、木通、燈芯各6克水煎服
(3)偏於脾虛氣滯痰濕選用香砂六君子丸。 廣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黨參60克, 炒白術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炒廣皮30克, 制半夏60克, 共研細末, 每料用生薑、棗子各30克,
煎湯代水泛丸, 如綠豆大, 約成丸300克。 每日二次, 每次6克, 食後開水吞服。 常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而見的胃脘脹痛。
(4)偏於脾胃虛寒亦可選用理中湯或小建中湯。
①理中湯:人參、白術、炙甘草、乾薑。
②小建中湯: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藥18克, 生薑9克, 大棗6枚, 炙甘草6克。
二、外治
1、滴鼻法(紫蒼油):紫草、蒼耳子(打碎)各30g, 麻油或花生油浸過藥面5小時, 文火煎至蒼耳子焦黃, 去渣, 以油滴鼻, 每日2次。
2、吹鼻法:煆魚腦石10g, 冰片3g。 各研細末, 和勻裝瓶備用。 取少量吹鼻, 每日3次。 如鼻內發幹, 吹藥後滴少量滋潤劑。
3、鋅離子鼻部透入療法, 每日1次;或鼻丘液氮冷凍療法, 每週1次;或氦氖鐳射照射鼻腔, 每日1次。
4、燒灼法:用棉簽醮10%硝酸銀溶液塗抹下鼻甲表面及其相對應的鼻中隔粘膜,
以降低鼻粘膜敏感性。
5、下鼻甲黏膜下注射:利多卡因1.5mL加地塞米松5mg;或單用黃芪注射液4mL, 行雙側下鼻甲注射, 每側劑量各半, 每週1次~2次, 連續3次~4次。
6、鼻堤封閉:0.5%普魯卡因, 每側0.5mL~1mL, 每週2次~3次, 3次1療程。

我們只要堅持按照要求來做, 相信你的身體狀況會有顯著改善的。 切記變應性鼻炎的患者, 一定忌嘴。 平時自己的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啊, 有時候確實時, 因為自己不注意飲食方面, 造成變應性鼻炎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