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abo血型好不好

血型, 簡而言之, 就是血液的類型。 血型不同, 其可以作用的人也使不同的。 一般情況下, 血型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ABO血型系統是指人們的血型為A型、B型以及O型, 這三種血型也是比較常見的血型, 很多人的血型都屬于這三種。 下面, 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ABO血型系統的相關知識!

一、ABO血型系統簡介

根據紅細胞表面有無特異性抗原(凝集原)A和B來劃分的血液類型系統。 ABO血型系統是1900年奧地利蘭茨泰納發現和確定的人類第一個血型系統。 根據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為A、B、AB、O四型。 紅細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為A型血, 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紅細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為B型血, 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紅細胞上A、B兩種凝集原都有的為AB型血, 其血清中無抗A、抗B凝集素;紅細胞上A、B兩種凝集原皆無者為O型, 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 具有凝集原A的紅細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紅細胞發生凝集。

二、分子基礎

血型實質上是不同的紅細胞表面抗原。 紅細胞質膜上的鞘糖脂是AB0血型系統的血型抗原, 血型免疫活性特異性的分子基礎是糖鏈的糖基組成。 1960年, 瓦特金斯(A. Watkins)確定了ABO抗原是糖類, 并測定了其結構。 A、B、O三種血型抗原的糖鏈結構基本相同,

只是糖鏈末端的糖基有所不同。 A型血的糖鏈末端為N-乙酰半乳糖胺;B型血為半乳糖;AB型兩種糖基都有, O型血則缺少這兩種糖基。

在ABO抗原的生物合成中三個等位基因ABO及H控制著A、B抗原的形成。 ABO抗原的前體是H抗原;A基因編碼一種叫N-乙酰半乳糖胺轉移酶的蛋白質(A 酶), 能把H抗原轉化成A抗原;B基因編碼一種叫半乳糖轉移酶的蛋白質(B酶), 能把H抗原轉化成B抗原;O基因不能編碼有活性的酶, 而只有H抗原。

三、應用

血型不僅在輸血上有重要意義, 而且在人種學、遺傳學、法醫學、移植免疫、疾病抵抗力(或易感性)等方面都有應用價值, 在輸血前, 一定要檢查病人(受血者)和輸血人(供血者)的血型, 并且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在臨床醫學中, 除輸血、移植免疫外, 對新生兒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特異性抗體的檢查, 也都需要血型知識和有關技術。

ABO血型抗原具有種族差異。 例如, 中歐地區的人群中, 約40%以上的人為A型, 近40%的人為O型, 10%的人為B型, 6%的人為AB型;而90%的美洲土著人為O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