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香薷的功效和作用 發汗解熱增進食欲

導語:香薷是中藥名, 能發汗解暑, 行水散濕, 溫胃調中。 主治夏月感寒飲冷, 頭痛發熱, 惡寒無汗, 胸痞腹痛, 嘔吐腹瀉, 水腫, 腳氣。

香薷的功效和作用:

香薷有發汗解熱作用, 並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腸蠕動, 對腎血管能產生刺激而使腎小管充血, 濾過壓增大, 呈現利尿作用。 因此, 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飲用, 既可預防中暑, 又可增進食欲。 但本品有耗氣傷陰之弊, 氣虛、陰虛、表虛多汗者不宜選用。 傳統習慣認為本品熱服易引起嘔吐, 故宜涼服。

1、香薷治霍亂吐利, 四肢煩疼, 冷汗出, 多渴:香薷二兩, 蓼子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 每服二錢匕, 水一盞, 煎七分, 去渣溫服, 日三次。 (《聖濟總錄》香薷湯)

2、香薷治脾胃不和, 胸膈痞滯, 內感風冷, 外受寒邪, 憎寒壯熱, 身體疼痛, 肢節倦怠, 霍亂嘔吐, 脾疼翻胃, 中酒不醒, 四時傷寒頭痛:香薷(去土)二兩, 甘草(炙)半兩, 白扁豆(炒)、厚朴(去皮,

薑汁炒)、茯神各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沸湯入鹽點服。 (《局方》香薷湯)

3、水腫:香薷五十斤, 銼入鍋中, 加水久煮, 去渣再濃煎, 濃到可以捏丸時, 即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 一天服三次, 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 此方名香薷煎。 又方:香薷葉一斤, 水一鬥, 熬爛, 去渣, 再熬成膏, 加白術末七兩作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 米湯送下。 此方名深師薷術丸。

4、香薷治霍亂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 小蒜一升(碎), 厚樸六兩(炙), 生薑十兩。 上四味切,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得吐痢止, 每服皆須溫。 (《救急方》香薷湯)

5、香薷治鼻血不止。 用香薷研累, 水沖服一錢。

6、香薷治舌上忽出血如鑽孔者:香薷汁服一升, 日三。 (《肘後方》)

7、傷暑(暑天臥濕當風,

或生冷不節, 頭痛發熱, 轉筋, 幹嘔, 四肢發冷等)。 用香薷一斤、厚朴(薑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 銼散。 每服五錢, 加水二碗, 酒半碗, 煎成一碗, 放水中等冷定後服下。 連進二服, 很有效。 此方名香薷飲。 方中的扁豆, 可用黃連(薑汁炒)代替。

8、香薷治暴水風水氣, 水腫, 或瘡中水, 通身皆腫:幹香薷一斤, 白術七兩。 上二味搗術下篩;濃煮香薷取汁, 和術為丸, 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 日夜四、五服, 利小便極良。 夏取花、葉合用亦佳。 忌青魚、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僧深集方》香薷術丸)

9、香薷治心煩脅痛。 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