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荷葉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生的方法很多, 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荷葉散!

【處方】 幹荷葉60克 鬼箭羽30克 桃仁15克(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蒲黃30克 劉寄奴30克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破血逐瘀。 治產後惡露不下, 腹中疼痛, 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9克, 以童便300毫升, 生薑4克 生地黃7.5克, 拍碎, 同煎至180毫升, 不計時候, 稍熱服。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

【處方】 荷葉(焙乾)。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吐血、咯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米湯下。

【各家論述】 《醫方考》:荷葉有仰盂之形, 得震卦之象;有清香之氣,

得清和之體, 故能和陽定咯而運血。

【摘錄】 方出《證類本草》卷二十三引《經驗後方》, 名見《醫方考》卷三

【處方】 幹荷葉(大者)1片, 砒霜(研)1分, 綠豆半兩, 甘草1分(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山嵐瘴氣, 痰滯嘔逆, 時發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匕, 冷水調下。 吐出痰效。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處方】 幹荷葉2兩, 鬼箭羽1兩, 桃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蒲黃1兩, 劉寄奴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後惡露不下, 腹中疼痛, 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醫略六書》無生地黃, 有大黃三分。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產後瘀血凝結挾熱, 而心神煩悶, 惡露不行, 故脅腹陣痛不已。 荷葉升陽散瘀以除脅痛, 鬼羽破血辟邪以止腹疼;劉寄奴通經破血, 生蒲黃破瘀通經, 桃仁泥破血潤燥以開瘀結也。

為散, 大黃以滌之, 生薑以溫之;童便以降之, 使瘀熱消化, 則結悶自開, 而惡露無不下, 何脅腹煩痛之不止哉。

【摘錄】 《聖惠》卷八十

【處方】 荷葉3分, 延胡索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後7日內, 惡血不散, 時時沖心, 悶絕不識人。 產後煩心, 脈澀數者。

【用法用量】 水1大盞, 煎至6分, 去滓, 入地黃汁2合, 更煎2-3沸, 分2次溫服, 不拘時候。

【注意】 忌肉食1日。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產後血滯夾熱, 心包陽氣不舒, 故不能滋養心主而發煩不安焉。 延胡化血滯以通心;生地滋心血以退熱, 荷葉升陽散瘀以和中也。 為散, 米飲煎, 使血滯化而熱自解, 則心包之陽氣發舒而心氣清和, 心神得養, 何發煩之不痊哉。

【摘錄】 《聖惠》卷八十

【別名】 地黃湯

【處方】 荷葉2枚(炙),

蒲黃1兩, 甘草2兩(炙), 白蜜1匙, 地黃汁半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產後血暈, 心悶不識人, 或神言鬼語, 氣欲絕者。

【用法用量】 地黃湯(《普濟方》卷三四八)。

【摘錄】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廣濟方》, 名見《聖惠》卷八十

通過上文的介紹, 大家對荷葉散的功效與作用瞭解了嗎?其實荷葉散還具有很多的功效, 大家可以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發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