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桔梗的功效與作用全析

桔梗的功效:
宣肺, 祛痰, 利咽, 排膿。
作用
1.咳嗽痰多, 胸悶不暢。 本品辛散苦泄, 宣開肺氣, 祛痰, 無論寒熱皆可應用。 風寒者, 配紫蘇、杏仁, 如杏蘇散(《溫病條辨》);風熱者, 配桑葉、菊花、杏仁, 如桑菊飲(《溫病條辨》);若治痰滯胸痞, 常配枳殼用。
2.咽喉腫痛, 失音。 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開音。 凡外邪犯肺, 咽痛失音者, 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 如桔梗湯(《金匱要略》)及加味甘桔湯(《醫學心悟》)。 治咽喉腫痛, 熱毒盛者, 可配射干、馬勃、板藍根等以清熱解毒利咽。
3.肺癰吐膿。 本品性散上行, 能利肺氣以排壅肺之膿痰。 治肺癰咳嗽胸痛。 咯痰腥臭者,

可配甘草用之, 如桔梗湯(《金匱要略》);臨床上可再配魚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強清肺排膿之效。
此外, 本品又可宣開肺氣而通二便, 用治癃閉、便秘。
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 A. DC.的根。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 以東北、華北地區產量較大, 華東地區品質較優。 秋季採挖, 除去鬚根, 刮去外皮, 放清水中浸2~3小時, 切片, 曬乾生用或炒用。
【藥性】苦、辛, 平。 歸肺經。
【用法用量】煎服, 3~lO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 凡氣機上逆, 嘔吐、嗆咳、眩暈、陰虛火旺咳血等不宜用, 胃、十二指腸潰瘍者慎服。 用量過大易致噁心嘔吐。

藥方選錄
1、治肺癰、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幹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分溫再服, 則吐膿血也。

《金匱要略》桔梗湯
2、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兩半。 搗羅為散, 用童子小便半升, 煎取四合, 去滓溫服。 《簡要濟眾方》
3、治喉痹及毒氣:桔梗二兩。 水三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千金方》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 凡氣機上逆、嘔吐、嗆咳、眩暈、陰虛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慎服。 用量過大易致噁心嘔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燒灰研末敷。
不良反應:
1、本品服後能刺激胃粘膜, 劑量過大, 可引起輕度噁心, 甚至嘔吐。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慎用, 劑量也不宜過大。
2、本品桔梗皂苷有較強的溶血作用, 故只宜口服, 不能用於注射;口服後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壞, 即無溶血作用。
3、給小鼠皮下注射, 最小致死量為770mg/kg。
注:白桔梗尤為珍貴!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胸脅痛如刀刺, 腹滿腸鳴幽幽, 驚恐悸氣。 ”
2.《珍珠囊藥性賦》:“其用有四:止咽痛, 兼除鼻塞;利膈氣, 仍治肺癰;一為諸藥之舟楫;一為肺部之引經”。
3.《本草蒙筌》:“開胸膈, 除上氣壅, 清頭目, 散表寒邪, 驅脅下刺痛, 通鼻中窒塞, 咽喉腫痛急覓, 逐肺熱, 住咳, 下痰, 治肺癰排膿, 養血, 仍消恚怒, 尤卻怔忡。 ”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多種皂苷, 主要為桔梗皂苷, 多種混合皂苷經完全水解所產生的皂苷元有桔梗皂苷元, 遠志酸、以及少量的桔梗酸。 另外還含菊糖、植物甾醇等。
2.藥理作用:所含的桔梗皂苷對口腔、咽喉部位、胃粘膜的直接刺激, 反射性地增加支氣管粘膜分泌亢進從而使痰液稀釋, 易於排出;桔梗有鎮咳作用,
有增強抗炎和免疫作用, 其抗炎強度與阿斯匹林相似;水提物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增強中性白細胞的殺菌力, 提高溶菌酶活性;對應激性潰瘍有預防作用。 桔梗粗皂苷有鎮靜、鎮痛、解熱作用, 又能降血糖、降膽固醇, 鬆弛平滑肌。 桔梗皂苷有很強的溶血作用, 但口服能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壞而失去溶血作用。
3.桔梗除用治呼吸系統疾病外, 近年來還常治其它系統病變, 蒼術桔梗湯(蒼、白術、桔梗等)治療小兒病毒性與消化不良性腸炎, 取得滿意療效(四川中醫, 1999, 2:42);大黃桔梗組成大黃桔梗湯, 開水泡服, 治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排尿困難者68例, 只有4例無效(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誌, 2001, 1:50);取桔梗、當歸、川芎飲片煎煮, 製成油/水乳劑,
擦面部皮疹處, 治療黃褐斑有確效(醫藥學報, 1992, 6:35)
4.不良反應:服後能刺激胃粘膜, 劑量過大, 可引起輕度噁心, 甚至嘔吐。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慎用, 劑量也不宜過大, 本品有較強的溶血作用, 故只宜口服, 不能注射。 口服後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壞, 即無溶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