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丁香[圖]的功效與作用

丁香[圖]是中藥的一種, 在我國古代的醫書就有著對於丁香[圖]的記載, 丁香[圖]能治療很多的病症, 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 我們要善用它。

【英文名】 FLOS CARYOPHYLLI

【來源】 本品為桃金娘科植物 丁香 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 乾燥花蕾 。 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採摘, 曬乾。

【性狀】 本品略呈研棒狀, 長1~2cm。 花冠圓球形, 直徑0.3~0.5cm, 花瓣4, 複瓦狀抱合, 棕褐色至褐黃色, 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 搓碎後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 萼筒圓柱狀, 略扁, 有的稍彎曲, 長0.7~1.4cm, 直徑0.3~0.6cm, 紅棕色或棕褐色, 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 十字狀分開。 質堅實, 富油性。 氣芳香濃烈, 味辛辣、有麻舌感。

【鑒別】 (1) 本品萼筒中部橫切面:表皮細胞 1列,

有較厚角質層。 皮層外側散有2~3 列徑向延長的橢圓形油室, 長 150~200 μm;其下有 20 ~50個小型雙韌維管束, 斷續排列成環, 維管束週邊有少數中柱鞘纖維, 壁厚, 木化。 內側為數列薄壁細胞組成的通氣組織, 有大形細胞間隙。 中心軸柱薄壁組織間散有多數細小維管束, 薄壁細胞含眾多細小草酸鈣簇晶。 粉末暗紅棕色。 纖維梭形, 頂端鈍圓, 壁較厚, 花粉粒眾多, 極面觀三角形, 赤道表面觀雙凸鏡形, 具3 副合溝。 草酸鈣簇晶眾多, 直徑 4~26μm, 存在於較小的薄壁細胞中。 油室多破碎, 分泌細胞界限不清, 含黃色油狀物。

【炮製】 除去雜質, 篩去灰屑。 用時搗碎。

【性味】 辛, 溫。

【歸經】 歸脾、胃、肺、腎經。

【功能主治】 溫中降逆, 補腎助陽。 用於脾胃虛寒,

呃逆嘔吐, 食少吐瀉, 心腹冷痛, 腎虛陽痿。

【用法用量】 1~3g。

【注意】 不宜與郁金同用。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摘錄】 《中國藥典》

上文我們分析了丁香[圖], 知道丁香[圖]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 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 那麼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