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大葉馬尾連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Dà Yè Mǎ Yǐ Lián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Faber Meadowrue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大葉唐松草、尖葉唐松草和華東唐松草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halictrum faberi Ulbr.[T.Macrophyllum Migo]2.Thalictrum acutifolium(Hand.-Mazz.)Boivi[T.clavatum DC.var.acutifolium Hand.-Mazz.]3.Thalictrum fortunei S.Moore

採收和儲藏:春季至秋季採收, 剪去地上莖葉,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1.大葉唐松草, 多年生草本, 高35-110cm。 全株無毛。 根狀莖短, 有多數鬚根。 莖直立, 上部分枝。 葉五生;葉柄長4.5-6cm, 基部有鞘;托葉狹, 全緣;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 莖下部葉為二至三回三出複葉;葉片長達30cm;小葉大, 堅紙質, 寬卵形或近菱形, 長5-10cm, 寬3.5-9cm, 先端急尖或微鈍, 基部圓形、淺心形或截形, 3淺裂, 邊緣每側有5-10不等大粗牙齒, 上面葉脈近平, 下面葉脈隆起, 網脈明顯;小葉柄長1.5-4cm。 圓錐狀花序, 長20-40cm;花兩性, 花梗細, 長3-7mm;萼片4, 花瓣狀, 寬橢圓形, 長3-3.5mm, 白色, 早落;無花瓣;雄蕊多數, 花絲比花藥窄或等寬, 長5-7mm, 下部絲狀, 花藥長圓形, 長1-2mm;心皮3-6, 花柱與子房等長, 稍拳卷, 柱頭生於腹面。 瘦果狹卵形,

長5-6mm, 約有10條縱助, 宿存花柱長約1mm, 拳卷。 花期7-8月, 果期8-9月。

2.尖葉唐松草, 多年生草本, 高25-65cm。 無毛或有時葉背面疏被短柔毛。 根肉質, 胡蘿蔔形, 長約5cm, 粗達4mm。 莖直立, 中部以上分枝。 葉互生;葉柄長10-20cm;基生葉2-3;二回三出複葉;葉片長7-18cm;小葉草質, 卵形, 長2.3-5cm, 寬1-3cm, 先端急尖或鈍, 基部圓形、國楔形或心形, 不分裂或不明顯3淺裂, 邊緣有疏牙齒;莖生葉較小;有短柄。 複單歧聚傘花序呈傘房狀, 無毛;花兩性, 花梗長3-8mm;萼片4, 花瓣狀, 卵形, 長約2mm, 白色或帶粉紅色, 早落;花瓣無;雄蕊多數, 長達5mm, 花絲上部比花藥寬, 下部絲狀, 花藥長圓形, 長0.8-1.3mm;心皮6-12, 有細柄, 花柱短, 柱頭生於腹面。 瘦果狹長圓形, 扁, 稍不對稱, 有時彎曲, 長3-4.5mm, 寬0.6-1.2mm, 有8條縱助, 果柄長1-2.5mm。 花期4-7月, 果期5-8月。

3.華東唐松草, 多年生草本, 高20-70cm。 全株無毛。

莖下部或中部分枝。 葉互生;葉柄長約6cm, 基部有鞘;托葉膜質, 半圓形, 全緣;葉為二至三回三出複葉;小葉草質, 倒卵形或近圓形, 長1-2.5cm, 寬0.8-2.3cm, 先端圓, 基部圓或淺心形, 不明顯3淺裂或有5-7淺圓齒, 脈在下麵隆起, 網脈明顯。 單歧聚傘花序, 花兩性, 花梗細, 長0.6-1.6cm;萼片4, 花瓣狀, 倒卵形, 長3-4.5mm, 白色或淡紫色, 早落;花瓣無;雄蕊多數, 花絲比花藥略寬, 下部窄, 花藥橢圓形, 長0.5-1.2mm, 先端鈍;心皮3-6, 長圓形, 長2-2.5mm, 花柱短, 先端彎曲, 柱頭生於腹面。 瘦果圓柱狀紡錘形, 長4-5mm, 有6-8條縱助, 宿存花柱長1-1.2mm, 先端拳卷。 花期4-5月, 果期5-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下。

2.生於山地、林緣濕潤處或山谷地帶。

3.生於丘陵地帶或山地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佈:1.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

2.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3.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

【性狀】

1.性狀鑒別 大葉唐松草根狀莖短, 下部密生數十條細根。 細根長約10cm, 直徑約1mm;表面棕褐色, 皮部較疏鬆;質硬而脆, 易折斷;味苦。

2.顯微鑒別 大葉唐松草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 有的可見根毛。 皮層有石細胞散在;內皮層明顯。 韌皮部較寬。 中央為後生本質部, 周圍有大型纖維4束與木質部束間隔排列。

【化學成份】

1.大葉後松草 根含大葉唐松草堿(thalifaberine), 大葉唐松草賓堿(thalifabine), 黃刹靈(hangshanine), 去氫黃刹靈(dehydrohuangshanine), 大葉唐松草定堿(faberidine), 大葉唐松草巴亭堿(thalifabatine), 去氫大葉唐松草堿(dehydrothalifaberine), 大葉唐松草星堿(thalifasine), 大葉唐松草拉品堿(thalifarapine), 大葉唐松草諾寧堿(faberonine), 大葉唐松草拉寧堿(thalifaboranine), 大葉唐松草蘭定堿(thalifalandine), 大葉唐松草拉明堿(thalifaboramine),

羅氏唐松草堿甲醚(O-methylthalibrine), 唐松草檗堿甲醚(O-methylthalicberine), 皺唐松草定堿(thalrugosidine), 唐松草舒平堿(thaligosine), 深山黃堇堿(pallidine), N-去甲基厚果唐松草次堿(N-demethylthalidasine)、厚果唐松草次堿(thalidasine), 小唐松草西賓堿(thaliracebine), 唐松草飛寧堿(thalifinine), 小檗堿(berberine), 藥根堿(jatrorrihizine), 木蘭花堿(magnoflorine)以及延胡索酸(fumar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5-三羥基-7-甲氧基黃酮(3, 4, 5-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

2.尖葉唐松草 根莖含氧化小檗堿(oxyberberine), 尖葉唐松草定堿(acutifolidine), 木防己寧堿(trilobinine), 棕櫚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 亞油酸甲酯(methyllinoeate),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正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 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

3.華東唐松草 根莖合華東唐松草堿(thalifortine), 阿羅莫靈堿(aromoline), 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大葉唐松草中的原果後松草次堿有明顯抗癌活性, 腹腔注射70mg/kg, 每日1次, 共10d, 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為50%, 對小鼠肉瘤S180為25%。 每日皮下注射42mg/kg, 共7d, 對大鼠瓦克肉瘤W256為38.8%, 每日腹腔注射100mg/kg, 共10d, 對小鼠Lewis肺癌為50%-58%,

200mg/kg對大鼠W256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厚果唐松草次堿製成多相脂質體後抗癌活性有所提高。

2.抗菌作用 厚果唐松草次堿於0.1mg/ml對葡萄球菌、糞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綠膿桿菌、敗血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鼠傷寒桿菌、白色念珠菌和雞沙門菌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 大葉唐松草中所含的唐松草西賓堿及唐松草飛寧堿也有顯著抑菌作用, 其對包皮垢分枝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MIC)分別為0.1mg/ml和0.05mg/ml, 而厚果唐松草次堿則為0.025mg/ml。

3.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厚果唐松草次堿、唐松草西賓堿及唐松草飛寧堿均有降壓作用, 厚果店松草次堿4mg/kg靜注於兔, 可使血壓下降2.39kPa, 持續3min, 唐松草西賓堿靜注0.1mg/kg, 血壓下降2.66-2.93kPa, 作用持續30s;唐松草飛寧堿靜注0.1-1mg/kg, 可使血壓下降1.33-3.06kPa, 維持30s。

4.體內過程 鹽酸厚果唐松草次堿及其多相脂質體給小鼠單次尾靜脈注射24mg/kg, 藥時曲線均符合開放雙隔室模型,雙指數方程分別為C=21.446e-0.536+4.356e-0.0623t及C=23.73e-0.1972t+1. 203e-0.0294t。其中α、β相半衰期分別1. 293,11.12min及3.52,23.58min,兩種劑型的藥動學過程有顯著差異,脂質體使厚果唐松草次堿在血循環中維持較高濃度和較長維持時間。

5.毒性 厚果唐松草次堿小鼠LD50腹腔注射為520mg/kg,靜注為120mg/kg。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解毒。主主治痢疾;腹瀉;目赤腫痛;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

【臨床應用】治下痢腹痛,目紅腫痛。根一兩,水煎,沖白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摘錄】《中華本草》 

藥時曲線均符合開放雙隔室模型,雙指數方程分別為C=21.446e-0.536+4.356e-0.0623t及C=23.73e-0.1972t+1. 203e-0.0294t。其中α、β相半衰期分別1. 293,11.12min及3.52,23.58min,兩種劑型的藥動學過程有顯著差異,脂質體使厚果唐松草次堿在血循環中維持較高濃度和較長維持時間。

5.毒性 厚果唐松草次堿小鼠LD50腹腔注射為520mg/kg,靜注為120mg/kg。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解毒。主主治痢疾;腹瀉;目赤腫痛;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

【臨床應用】治下痢腹痛,目紅腫痛。根一兩,水煎,沖白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