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頻繁胃疼?幽門螺旋菌在作怪

胃痛是生活中常見的症狀, 一般人都把它當小病, 隨便吃點胃藥應付。 可真正嘗過厲害的人都知道, 胃痛不好好治可是苦不堪言,

病情遷延不愈, 攪得人飯吃不下、沒精神, 還煩躁不安。 專家表示, 對胃痛千萬不能馬虎, 特別是經常胃痛的人, 一定要認真查病因。 從臨床來看, 許多胃痛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而幽門螺桿菌有致癌可能。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非常高

說到幽門螺桿菌, 很多人都感到陌生。 事實上, 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 和上消化道疾病關係密切。 專家表示,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非常高, 70%~80%的胃潰瘍、95%~100%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40%~60%的胃炎都可以查到幽門螺桿菌。

“有研究發現,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會發生糜爛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 用抗生素殺滅幽門螺桿菌可治癒這類疾病, 由此才知道幽門螺桿菌是致病因。 ”專家表示, 幽門螺桿菌本身的毒素作用就會刺激和破壞胃及十二指腸黏膜,

同時還會造成刺激胃酸分泌的激素增多, 當攻擊因數和保護因數的平衡被打破, 就導致了胃炎和潰瘍的發生。 據瞭解,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糞-口傳播, 在衛生條件差的農村, 其感染率可達50%~70%, 城市的感染率也可達15%~30%。

症狀不明顯只能檢查發現

專家表示, 感染幽門螺桿菌並沒有消瘦、貧血、厭食之類的報警症狀, 看上去就跟消化不良差不多。 患者可表現為腹部隱痛、噁心、嘔吐、反酸、噯氣、飽脹、不想吃東西等, 而這些都是非特異性症狀。

一般來說, 偶爾胃痛可以用點抑/抗酸劑或黏膜保護劑, 但對用藥無效, 特別是經常性的胃痛, 一定要好好查查幽門螺桿菌。 檢查分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類:侵入性檢查是指在胃鏡下取一塊黏膜組織進行細菌培養鑒定、尿素酶或病理檢測;非侵入性檢查則包括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血清抗體篩查以及糞便抗原檢測等。 胃痛的病人通常做胃鏡時加一項侵入性檢查, 如同時再做一項非侵入性檢查,

判斷幽門螺桿菌感染則更準確。 但某些檢查有條件限制, 比如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最好空腹做, 檢查前4周必須停掉抗生素, 並停用抑/抗酸劑, 不然幽門螺桿菌數量不夠, 將影響檢查的準確性。

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根治

幽門螺桿菌有致癌的可能, 根治幽門螺桿菌是有必要的。 “因為感染的比例非常高, 如果幾乎沒什麼症狀, 也沒有家族胃癌史等, 不一定要求徹底根治。 ”

專家表示, “必須根治”的幽門螺桿菌有以下幾類: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計畫長期用消炎鎮痛藥或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治療的病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 “推薦根治”的對象則包括:早期胃癌術後、萎縮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病人、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的兒童、有特發性血小板紫癜的病人、還包括有強烈要求根治意願的病人。

據瞭解, 以前治療幽門螺桿菌推薦是小劑量、短療程, 但根治率上不去, 復發率也高。 現在調整為一個標準療程10~14天, 聯合應用不產生耐藥的鉍劑, 可使根治率達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