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小兒多動症的後遺症

<a>
小兒多動症的後遺症

美國兒科學會對ADHD的相關資料:ADHD即人們常說的“小兒多動症”, 不過後者的說法不夠全面, 專業術語的全稱應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專家提醒:小心小兒多動症的後遺症。

ADHD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精神行為障礙性疾病, 目前已成為世界範圍內兒童期最為常見且研究最多的疾病之一。 中國兒童青少年的患病率約為5%, 目前學齡兒童中約有1500萬名患者, 但只有不足1%的該病兒童獲得了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ADHD的發病是因為大腦內發生了神經化學失衡, 致使孩子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可表現出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度、情緒不穩、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及學習困難等特徵, 且這種行為可出現在多種場合。

一、遺留後患最煩惱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 ADHD並未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 近年來, 隨著社會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才開始逐漸關注ADHD問題,

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過去被忽略的患有ADHD的孩子。 為此, 美國兒科學會(AAP)於2001年和2004年連續發表了有關兒童ADHD診斷、評估和治療方面的指南。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童年期的ADHD若未經治療, 症狀大多會持續至青春期, 而且還經常會延續至成年期。 因此早期治療, 及時糾正孩子的偏差行為, 無疑將減輕許多心力交瘁的患兒家長的負擔, 免除家長的後顧之憂, 全面改善患兒生活品質, 重塑其自信心, 使AD-HD患兒真正融入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 幫助患兒重塑美好人生。

二、多元治療最有效

ADHD由於症狀的非特異性(可以見於多種疾病), 缺乏具有診斷意義的病因學或病理學改變, 輔助診斷的客觀體征與實驗室資料少,

診斷工作主要依據可靠的病史和對特殊行為症狀的觀察、檢查和評估, 將各種資料綜合分析, 進行診斷。 因此, 一旦疑有ADHD的可能, 必須攜帶孩子去相關的專業醫院, 由專家得出診斷, 而不能由自己判斷。

目前, 隨著對ADHD研究的深入, 對於絕大多數患兒來說, ADHD是一種可以完全控制的疾病。 由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及教育部共同主持的大規模的多元治療模式研究證實:藥物治療合併行為治療才能發揮最好的療效, 並可達到持續治療的效果。

三、家庭關愛不可少

為了幫助患兒達到預期的行為改善目標, 包括説明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更加獨立地完成家庭作業, 懂得自我照顧, 增強自尊心, 減少與別人的衝突, 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

專業兒科醫師可提供相關的方法和建議, 因此患兒家長必須與醫師保持有效的溝通與聯絡。

患兒的這些偏差行為是一種疾病, 不是靠打罵能解決問題的;也不是患兒家長教育失敗, 更不是孩子故意如此;目前已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治療這種疾病, 家長何不以一個更積極正面的態度來面對您孩子的ADHD呢?

身為家長, 您的角色非常關鍵, 治療計畫是否成功, 取決於您在ADHD治療團隊中的表現。 雖然通過治療可以有效地減輕ADHD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但卻可能無法徹底消除所有的症狀, 因此家長必須做好長期觀察的準備, 耐心觀察孩子在服藥期間的各種行為變化, 並與老師和兒科醫師進行及時溝通, 針對孩子在家和在校表現,

服藥過後行為是否得到改善, 是否需要調整劑量, 有什麼行為技巧可以協助孩子等問題, 開展經常性的討論, 從而共同制定出更為合理的治療計畫。 此外, 很重要的一點是, 幫助孩子正面瞭解自己所患的疾病, 鼓勵他(她)接受專業醫師與老師的持續幫助。

我們相信, 生活在一個能夠積極正確面對ADHD的家庭中, 孩子的未來將會因為您的努力而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