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石栗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1.《廣東中藥》。

2.《桂海虞衡志》:石栗, 圓如彈子, 每棵有梗抱附之, 類杓柄, 肉黃白甘韌, 附肉有白靨。 不可食, 發人病。 北人呼為海胡桃是也。

【拼音名】Shí Lì Zi

【英文名】Seed of Belgaum Walnut, Seed of Kekuioiplant, Seed of Bancouloiplant, Seed of Lumbangoilplant, Seed of Otaheite Walnut

【別名】海胡桃、黑桐油、油果、檢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成熟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Jatropha moluccana L.]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採收, 取出種子, 曬乾。

【原形態】石栗 常綠喬木, 高達13m。 幼枝和花序均被揭色星狀短柔毛。 單葉互生;葉柄長6-12cm, 頂端有2枚小腺體;葉片卵形至闊披針形, 長10-20cm, 寬5-17cm, 先端漸尖, 基部鈍或截平, 稀有急尖或淺心形, 全緣或3-5裂, 幼時兩面被褐色星狀短柔毛,

後變無毛或僅於背面流被星狀短柔毛。 花單性, 雌雄同株, 白色。 圓錐花序頂生, 雄花花萼闊卵形, 長約3mm, 通常2深裂, 鑷合狀, 外面密被星狀短柔毛;花瓣5, 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 長約6mm, 先端鈍, 基部被毛;雄蕊15-20, 著生於隆起、被毛的花托上, 花絲短, 基部被星狀短柔毛, 花藥卵形, 向內;雌花花被與雄花無異;子房球形, 長約2mm, 密被星狀短柔毛, 2室, 花柱2裂。 核果肉質, 近球形或闊卵形, 直徑5-6cm, 具縱棱, 有種子l-2顆。 花期4-7月, 果期9-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野生或栽培於樹旁及疏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乾燥種子, 外有硬殼, 呈不規則的扁圓形, 徑約2-3cm, 先端凸起稍尖, 外表有黃白色白膜。 除去薄膜, 顯出黃綠色或棕褐色之木質堅硬種皮。

表面凹凸不平, 有淺縱溝, 腹面有明顯的種臍, 種脊明顯或模糊, 種皮厚約2mm, 內有白色種仁, 極富油質, 味甘而油膩。 以個大、飽滿為佳。

【化學成份】殼占種子全重的68%, 含7.9%-9.8%, 粗蛋白1.7%-2.2%, 灰分4.0%-7.7%。 種仁占種子全重的32%, 含油54.77%(棕櫚酸8.17%, 硬脂酸3.38%, 油酸39.52%, 亞麻酸38.29%, 甘油8.68%, 不皂化物0.96%)。 去油的殘渣含蛋白質45.15%, 糖31.47%, 谷氨酸7.05%。

【藥理作用】種子油中的辛辣樹脂, 有致瀉作用。

【性味】甘;寒;有小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活血;潤腸。 主閉經;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6g;或燒灰存性。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廣東中藥》Ⅱ:生吃能令人嘔, 孕婦禁服。

【各家論述】《廣東中藥》Ⅱ:通經, 清瘀熱, 治經閉。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