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太懶真會得癌?這組防癌密碼一定要看

預防癌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記住這些有用的數字, 平時生活中能夠合理膳食、規律運動、遠離煙酒、定期體檢, 就相當於掌握了防癌密碼。

要做個“好色”的吃貨。 世界衛生組織的蔬果推薦量是每天500克, 種類最好在5種以上, 每週肉類的攝入量別超過500克。 吃蔬果還應該“好色”, 有意識地讓餐桌顏色如彩虹般絢麗, 深色蔬果如紅色的辣椒、番茄、櫻桃, 紫色的甘藍、茄子、葡萄, 綠色的花椰菜、菠菜、奇異果等, 都具有更強的防癌效果。 多項研究證實, 足量的蔬菜水果纖維, 可預防大腸癌, 能減少腎癌、乳腺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率。

自2004年以來, 臺灣癌症基金會宣導大家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 吃不同份數和顏色的蔬菜, 即“蔬果彩虹579”。

5:小於12歲以下的兒童, 每天儘量吃夠5份蔬果;

7:12歲以上的女性每天儘量吃夠7份蔬果;

9:12歲以上男性每天儘量吃夠9份蔬果。

一般來說, 一份蔬果相當於一個飯碗(碗口直徑11釐米, 碗深5釐米)裝八分滿, 如果一個拳頭大小的量, 實在有難度, 改為“雞蛋”大小的量。

近幾年有個流行的詞叫“懶癌”, 是比喻一個人懶到不可救藥。 其實太懶真的可能得癌症, 這和懶得運動有很大關係。 目前已經可以證實的是, 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運動, 患癌風險就能有效降低。 在為自己和家人制訂運動計畫的時候不妨遵循“1357”:

1:每天最好運動一次:

3:連續運動不少於30分鐘;

5:如果不能保證天天運動, 爭取一周運動5次;

7:運動的心率約等於170減去年齡。

當然, 運動方案要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身體狀況而有所側重和調整, 運動強度也要適當。 對於中老年人, 推薦走路。 走路時要做到抬頭挺胸大步走, 走路時手也別閑著, 要時而兩臂揮起, 時而用手指抓手心, 既有利於局部按摩, 又能讓你的心情更加愉悅。

遠離煙酒 49 21

煙酒是打開癌症大門的推手, 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人, 患癌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出若干倍, 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風險更大。 您可千萬別說:我家二大爺吸了一輩子煙了照樣活到80歲, 這只是個例, 也是您的自我安慰。 吸煙不僅和肺癌有關, 它還會讓人更易得胃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等癌症,

都是鐵證如山。

戒煙要趕緊行動, 說串數字——“4921”給您打打氣。

49:吸煙者在40歲時戒煙, 至少能增加9年的壽命;50歲時戒煙至少能增加6年壽命;60歲能增加3年壽命。

21:指喝酒要適量, 男性每天喝酒量最好別超過20克, 女性最好少於10克, 而且是喝酒精含量不超過15%的低度酒。

體重盯住 85 80

一胖不但拉低顏值, 還成了健康的絆腳石。 英國研究人員對524萬人進行了長達7年半的追蹤調查後發現, 體質指數與子宮癌、甲狀腺癌、腎癌、膽囊癌等17種癌症都有顯著的相關性。 體質指數(BMI)等於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維持體重要牢記“8580”:

85:指標準體重中, 男性腰圍要控制在85釐米以內;

80: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80釐米。

減肥是場持久戰,

不能光想著走捷徑, 減肥藥是非常不推薦的, 除了少吃多動, 減少脂肪、糖分和鹽的攝入外, 還要避免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發胖因素, 如房間燈光太亮會讓你吃得更多, 邊看電視邊吃飯更易發胖等。

此外, 掌握一些飲食技巧也能減少攝入, 比如細嚼慢嚥更易產生飽腹感, 每口飯菜嚼15~20下, 先喝湯再吃菜等。

定期篩查 15 40

“我身體很好, 上次查過沒什麼問題, 不用定期查”、“單位出錢我就查, 要我自己出錢就算了”。 對汽車我們不忘年年檢修;對房子, 住個五六年也不忘粉刷, 唯獨對我們這台用了幾十年的“人體機器”, 很多人嫌麻煩, 怕花錢, 不重視定期體檢。

15:有腫瘤遺傳家族史的人, 除了一般體檢外, 一定要在比直系親屬的患癌年齡早15~20年時去腫瘤專科醫院或科室做防癌體檢。

(比如直系親屬55歲查出癌症, 那麼你在35~40歲的時候就應該啟動防癌體檢)。

40:40歲以上人群, 患癌風險明顯加大, 需要更加重視癌症的定期篩查。

防癌篩查是有針對性的, 45歲以上的人占整個患癌人群的30%以上。 所以, 40歲以上、有吸煙史、工礦職工、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的人屬於肺癌的高危人群, 應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肺癌篩查。 50歲以後, 有結直腸息肉、腹瀉、便血病史的人, 最好做腸鏡篩查或CT檢查;男性還應該增加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