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哪個部位適合炒
豬肉是我們在平時食用最多的一種肉類, 也是我們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而且豬肉的製作方法是比較多的, 但是豬肉那個部位比較適合用於炒菜, 大家應該都是不瞭解的。 其實, 豬肉最嫩的部位是豬裡脊肉, 這個部位最適合製作糖醋裡脊, 而用於炒菜可以直接用瘦肉或者五花肉等。
豬肉是我們家常食用最多的內類食物, 具有骨細筋少肉多的特點, 適合爆炒、煎炸、紅燒、煨湯等, 用豬肉烹飪的菜肴非常之多。 豬身上的不同部位, 肉質不同, 口感也不一樣, 所以我們買豬肉的時候, 一定要根據不同用途選擇不同的部位, 對不同部位的豬肉要用正確的烹飪方法, 不然端上餐桌的菜的口味會大打折扣。 例如前腿肉肉質較嫩, 可以炒, 但是後腿肉則肉質老, 不適宜爆炒。 懂得豬各部位的肉質也算是生活的一個小竅門。
裡脊肉, 位於腰後, 水分含量多,
通脊肉, 肉質最好, 脊椎面只一條, 肉質細膩, 可炒, 燒烤常選用這部分。
臀尖肉, 位於尾骨下面, 瘦肉多, 肉質嫩, 常用於爆炒菜類。
坐臀肉, 肉質較老, 纖維較長不能爆炒, 可做白切肉、回鍋肉、燜肉、燉肉。
前腿肉:又稱夾心肉, 位於前腿上部, 半肥半瘦, 肉老筋多, 吸收水分能力較強, 適於做餡和肉丸子。
彈子肉:肉質嫩位於後腿上, 均為瘦肉, 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 宜爆炒。
血脖:又叫槽頭肉, 豬頸肉, 肥瘦混合, 多用於做肉餡、紅燒肉、或者叉燒、酥肉。
上頸肉:靠頸處, 肉質嫩, 肥夾瘦, 此部位肉脂如雪花般均勻分佈肉質鮮嫩, 入喉爽口滑順, 口勁適中燜燉好不能炒。
前排肉:又叫上腦肉, 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 瘦肉夾肥, 肉質較嫩, 適於做米粉肉和燉肉。
前蹄膀:瘦肉多, 皮發厚, 筋交錯, 白煮、紅燒、醬肘子、富含膠質常冷切。
後蹄膀:又叫腱子肉, 位於前後腿下部, 紅燒, 清燉均可, 口感較前蹄膀好。
五花肉:質較鬆軟, 三層瘦肉, 二層肥膘互夾, 皮較薄, 易燒爛。
豬蹄子, 多筋骨可紅燒、可湯煮, 富含膠原蛋白, 有美容作用。
後蹄爪, 蹄筋好, 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