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生病就要抓緊醫治, 而考慮到西藥的副作用比較大, 不少人都會首先採用中藥療法來醫治。 當然了中藥的種類比較多, 各自發揮的功效及起到的作用都是有所不同的, 要想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就必須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和身體狀況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麼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採收:春秋二季採挖。

加工:除去鬚根及泥沙, 曬乾。

性味歸經:苦、甘, 寒。 歸肺、胃、腎經。

功能:清熱瀉火, 生津潤燥。

主治:用於外感熱病, 高熱煩渴, 肺熱燥咳, 骨蒸潮熱, 內熱消渴, 腸燥便秘。

1. 用於熱病煩渴。 本品甘寒質潤, 善清肺胃氣分實熱, 而除煩止渴。 用於溫熱病邪熱亢盛, 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 常與石膏相須為用, 如白虎湯。

2. 用於肺熱咳嗽, 陰虛燥咳。 本品功能清瀉肺火, 滋陰潤肺。 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粘稠, 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乾咳少痰者, 多與貝母同用,

如二母散。

3. 用於骨蒸潮熱。 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 故有滋陰降火之功。 用於陰虛火旺, 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症, 常與黃柏同用, 配入養陰藥中, 以加強滋陰降火之效, 如知柏地黃丸。

4. 用於陰虛消渴, 腸燥便秘。 本品有滋陰潤燥, 生津止渴之效。 用於內熱傷津, 口渴引飲之消渴病, 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 如玉液湯。 用於腸燥便秘, 常與生首烏、當歸、麻仁同用, 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 6~12g;或入丸、散。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防潮。

用藥禁忌:脾胃虛寒, 大便溏瀉者禁服。

關於知母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上文中的介紹已經很清楚了。 其實這些中藥的驗方所能夠治療的疾病種類還是很多的, 發揮的功效也不少, 只要能夠正確採用,

完全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 而且平時也要做好生活防護措施, 才能保障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