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牡丹皮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

牡丹皮的作用:

牡丹皮, 中藥名。 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 產于安徽、山東等地。 秋季採挖根部, 除去細根,

剝取根皮, 曬乾。 生用或炒用。 《本草綱目》:“滋陰降火, 解斑毒, 利咽喉, 通小便血滯。 後人乃專以黃蘖治相火, 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 赤花者利, 白花者補, 人亦罕悟, 宜分別之。 ”現代研究, 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制作用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潰瘍等作用。

牡丹皮的藥理作用

1、對中樞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牡丹酚, 具有鎮靜、催眠、鎮痛作用;使正常小鼠體溫降低(腹腔注射或灌胃), 對人工發熱(注射傷寒和副傷寒桿菌所致)也有退熱作用;還有抗電休克或藥物引起的驚瞅的作用

2、降壓作用靜脈注射丹皮水煎劑(相當生藥0.75克/公斤),

對麻醉犬、貓和大鼠皆有降壓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 在急性動物實驗中亦有降壓效力;實驗性高血壓(原髮型和腎型)犬或大鼠口服, 都能出現一定降壓作用, 但作用出現較慢, 可能由於在胃腸道吸收緩慢。

3、抗菌作用試管內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有較強抗菌作用。 牡丹皮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作用顯著(試管內兩倍稀釋法), 在pH7.0~7.6殺菌力最強。 瓊脂平板挖溝法等也證明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副飭寒桿菌、大腸桿菌。 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多種細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牡丹酚在試管內對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丹皮浸液在試管內對鐵銹色小芽胞菌等10種皮膚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牡丹酚對大鼠後肢足蹠浮腫有抑制作用, 並能降低血管通透性, 牡丹皮除去牡丹酚後即失去上述作用。 用雞胚實驗表明, 牡丹皮有一定抗病毒作用, 但給小鼠灌胃、再感染流感病毒, 則結果不一, 故其抗病毒作用尚不能肯定。 喜馬拉雅山產之喜馬牡丹熱浸液對各種動物子宮均有興奮作用, 但對蛙心則抑制, 對兔、豚鼠腸管有解痙作用。 藥用牡丹之乙醇提取物, 蒸去乙醇, 對蛙心有洋地黃樣作用, 能興奮子宮, 抑制大鼠及兔腸管, 輕度降低大白鼠血壓, 但無鎮痛及抗驚厥作用(電休克及五甲烯四氮唑的休克)。

牡丹皮的功效:

性味:辛苦, 涼。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 1.5~3錢;或入丸、散。 血虛有寒,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治血中伏火, 除煩熱。

1、《本經》:味辛, 寒。

2、《滇南本草》:性寒, 味酸辛。

3、《本草備要》:辛甘, 微寒。

歸經:入心、肝、腎經。

1、《珍珠囊》:手厥陰、足少陰。

2、《綱目》:手足少陰、厥陰四經。

3、《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

清熱, 涼血, 和血, 消瘀。

治熱入血分, 發斑, 驚癇, 吐、衄、便血, 骨蒸勞熱, 經閉, 癥瘕, 癰瘍, 撲損。

1、《本經》:主寒熱, 中風瘈疭、痙、驚癇邪氣, 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 安五臟, 療癰瘡。

2、《別錄》:除時氣頭痛, 客熱五勞, 勞氣頭腰痛, 風噤, 癲疾。

3、《藥性論》:治冷氣, 散諸痛, 治女子經脈不通, 血瀝腰疼。

4、《日華子本草》:除邪氣, 悅色, 通關腠血脈, 排膿, 通月經, 消撲損瘀血, 續筋骨, 除風痹, 落胎下胞,

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5、《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 無汗骨蒸。

《滇南本草》:破血, 行(血), 消癥瘕之疾, 除血分之熱。

臨床應用:

1、治療高血壓取牡丹皮1~1.5兩, 水煎成120~150毫升, 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錢, 如無不良反應增至1兩。 治療20餘例, 一般服藥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 症狀改善;經服藥6~33天, 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 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組病例近期內均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範圍或接近正常範圍, 症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 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 個別患者服藥後有噁心、頭昏等副作用, 無需停藥即能自然消失。

2、治療過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劑, 每晚服50毫升, 10天為一療程, 治療31例, 痊癒12例。 又治療9例, 服藥後症狀很快好轉, 但無1例根治。

此外, 用10%丹皮煎液內服(每晚50毫升), 試治乳突鑿開術後, 因伴有變態反應而致遲遲不得幹耳的患者6例, 結果5例痊癒, 1例減輕。

更多牡丹的功用:

- 在於清熱涼血, 活血散瘀, 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 相火)。

- 治伏火, 許多人多用黃蘖;其實, 牡丹更勝於黃蘖。

-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藥, 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 不可用紅花者偏于利, 白花者偏於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