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骨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陝西中草藥》。

【拼音名】Hónɡ Gǔ Shēn

【英文名】Root of Longcoronate Sage

【別名】勁枝丹參、毛丹參、紫參、小丹參、山蘿蔔、活血草;散血草、丹參、紫丹參、亦參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長冠鼠尾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a plectranthoides Griff.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除去雜質, 曬乾。

【原形態】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高10-16cm。 根狀莖短而近木質, 塊根梭形, 長1.5-5cm。 莖被開展疏柔毛。 葉基生及莖生, 為三出葉具2-3對羽片的單數或二回羽狀複葉;葉柄長;小葉近圓形至披針形, 長0.5-5cm, 無毛或下麵脈上被微柔毛, 具腺點。 輪傘花序疏離, 排列成頂生圓錐花序;苞片小, 披針形;花萼鐘狀筒形, 長5-8mm, 外面脈上被腺短柔毛, 上唇全緣, 下唇2淺裂;花冠紅色、紫色至紫藍色, 長1.1-2.0cm, 筒長為萼的2-3倍;花絲長2-3mm, 藥隔長3-4mm, 上壁稍長, 下壁先端稍奔跑大, 彼此聯合。 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 花期5-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2500m的山坡或疏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陝西、湖北、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短而近木質。 根圓柱形或梭形, 灰紅色。

【化學成份】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亞甲基丹參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1]。

【性味】味淡;性溫

【功能主治】補虛;調經;祛風止咳。 主勞傷虛弱;月經不調;崩漏;傷風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9g。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活絡強筋, 溫經暖絡。 治風寒濕痹, 手足麻木, 軟戰搖動, 筋骨疼痛, 半身不遂, 痿軟流痰。

2.《陝西中草藥》:補虛, 活血調經。 治勞傷虛弱, 月經不調。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