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紫背草的功效與作用

紫背草有著悠久的歷史, 而且一直到現在, 紫背草的用途越來越多, 關於紫背草的其他功效,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瞭解不瞭解,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 紫背鹿含草、紫背天葵、紫背鹿銜草、反背紅、草本及背紅、天青地紅、老母豬花頭、反背綠丸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

【原形態】 紫背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 高20-70cm。 鬚根多數, 根狀莖斜升, 有粗纖維狀根。 莖單生, 或2-3簇生, 直立, 圓柱形, 少分枝。 基生葉多數, 叢生, 平鋪地面, 葉柄長約2cm;葉片匙狀倒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

長7-12cm, 寬2-5cm, 先端鈍圓, 基部楔形下延成狹翅, 邊緣具不規則粗齒或波狀缺刻, 上面深綠色, 下面綠色或紫紅色, 幼時被毛, 老則脫落或近無毛, 葉脈明顯;莖生葉互生, 葉片較基生葉小而少, 幾無柄。 頭狀花序, 排列成聚傘花序, 頂生;總苞短鐘狀, 苞片1列, 覆瓦狀排列;小苞片線形;花托平坦, 週邊著生舌狀花1列, 黃色, 雌性, 舌片倒披針形, 先端3齒裂, 基部呈細管狀;雌蕊1, 子房下位, 花柱單一, 長不超過花冠管, 冠毛多數, 與花冠等長;管狀花多數, 花冠黃色, 長6mm, 管部長2.5mm, 狹長漏斗形, 兩性, 上部膨大, 先端5裂;雄蕊5, 藥合生, 花絲分裂;雌蕊1, 子房下位, 花柱單一, 伸出合藥之外, 柱頭2叉;管狀花外面冠毛多數, 長約為花冠長之半。 瘦果, 圓柱形, 長2mm,
有柔毛;冠毛淡白色, 長約5mm。 花期夏季。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緣草叢陰濕處。

【化學成份】 本品含有生物鹼(alkaloid)。 3α,6β-雙(當歸醯氧基)呋喃佛術烷-15-羧酸[3α,6β-bis(angeloyloxy)-furanoeremophilane-15-carboxylic-acid],γ-葎草烯(γ-humulene)。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調經。 主月經不調;產後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9-15g;‘或泡酒。

【注意】 《滇南本草》:"若誤服之,汗出不止,不知人事,速用綠豆、甘草解之。 "

【摘錄】 《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紫背草的詳細介紹, 大家可以瞭解到關於紫背草的功效和藥性。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