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左上臂三角肌注射的事項有哪些

生病後注射有兩個部位, 一個是臀部, 一個是上臂三角肌, 不同的疾病注射的方式不同, 預防針類的注射則偏向於上臂三角肌的部位, 注射時要注意很多事項與技巧, 不然容易出現注射後副作用, 皮膚容易有化膿或是潰爛的現象, 對患者的皮膚有大的影響, 所以特殊對待此注射行為, 那麼左上臂三角肌注射的事項有哪些呢?

1、首先嚴格遵守以下注射原則:

(1)認真執行查對制度, 做好“三查、七對”;(2)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則, 防感染;(3)選擇合適注射器、針頭以及正確的注射部位;(4)正確的注射方法:掌握“二快一慢”無痛注射, 注射後觀察藥物反應。

2、特殊情況下肌肉注射注意事項:

小兒肌肉注射 小兒臀部肌肉不發達, 定位不當易傷及血管及神經, 部位是食指尖與中指尖分別置髂前上棘與髂脊下緣處所構成的三角區內, 注射時近距離垂直進針, 推注藥液稍快,

防小兒扭動折斷針頭。

惡液質病人 因極度消耗皮下脂肪及肌肉層較薄, 注射時左手捏起穿刺部皮膚, 同時緩慢注藥防藥液積聚。

血液系統疾病病人 如血友病、再障等, 由於凝血因數的缺乏及凝血機制障礙致出凝血時間延長, 一般儘量避免注射, 必要時應在肌注後延長按壓穿刺部位時間, 勿揉搓。

浮腫病人 常見於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時, 由於組織間隙積聚過多的液體, 致皮膚腫脹發亮, 注射時左手食、中指錯開向下按壓繃緊皮膚, 快速進針, 注射後用力按壓針眼, 防滲出。

肥胖者及注射刺激性強的藥物 肥胖者皮下脂肪層厚, 藥液注入脂肪層不易吸收, 影響治療作用, 刺激性強的藥物, 為減少局部刺激, 二者均應深部肌肉注射,

一般用7號針頭注射, 抽無回血注入藥液。

注射部位有瘢痕, 皮膚病者 注射時儘量避開瘢痕、皮膚病處, 因瘢痕處藥液不易吸收, 皮膚病處黴菌易被帶入 深部組織造成感染。

“懼針”心理者 注射前擺正體位, 做好解釋工作, 注射時分散注意力, 緩慢推注藥物, 減少疼痛, 防止暈針發生。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 如果我們能注意到以上幾點, 相信會減少不良反應, 有助於病人的康復。

左上臂三角肌注射的事項包括了多方面, 成年人注射一般會控制這些問題, 嬰兒或是兒童等注射就要特別重視, 小孩容易好動, 注射不對將會有危害出現, 注射後傷口要注意消毒, 不以碰水, 碰水後容易發炎, 所以注射後有這樣的習慣, 當天不洗澡,

如果要洗也不以用水碰到針眼處, 發生疼痛嚴重的還要多觀察或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