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艾灸起水泡和燙傷區別

養生是時下的熱門話題, 特別是艾灸養生, 艾灸在養生和治病方面的功效還是不錯的, 很多朋友做艾灸的時候會出現身上起水泡的現象, 這根個人的體質有關, 不少不瞭解事情的朋友還以為是燙傷, 那燙傷跟艾灸起泡就沒區別嗎?幫助大家更好瞭解相關問題事項, 下面要說的內容就是艾灸起水泡和燙傷區別, 大家可以看看文章介紹!

艾灸出水泡是燙傷嗎

不一定。 如果你是因為懸灸或者溫和灸, 艾條離著皮膚“十裡之遠”, 也收穫一兩個水泡, 這便不能叫著燙傷(因為火沒有直接燙到皮膚)。 艾灸出水泡大多時候是因為排毒反應, 濕氣、寒氣重, 經絡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 是身體裡病邪往外發的表現。

艾灸起水泡和燙傷區別

如果你是因為懸灸或者溫和灸, 艾條離著皮膚“十裡之遠”, 也收穫一兩個水泡, 這便不能叫著燙傷(因為火沒有直接燙到皮膚)。 另外, 已經起泡是不太好區分是燙傷還是灸花的。 可以理解為初時沒覺得燙, 後來灸處起泡, 你叫它灸花, 燙得受不了還受而起泡了, 或者火苗燒到了自己, 你叫它燙傷泡。

艾灸時怎麼避免被燙傷

很多人在做艾灸的時候被燙起了泡,甚至化膿感染出血水,一看就知道是非常嚴重的燙傷。 那麼, 怎麼避免艾灸被燙傷呢?

1、環境通風:環境應保持通風, 避免艾煙過濃, 傷害人體。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特別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2、施灸部位:施灸的部位, 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佈的部位不宜直接灸;頭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3、工具品質:選擇品質好的艾絨。 劣質艾絨, 生硬不團聚, 燃燒時火力暴躁, 易使患者感覺灼痛, 甚至熏烤時石粒脫落, 灼傷皮膚。 還有, 用艾灸盒。 如果怕被掉落的火星燙到,可以不時彈彈灰。

4、注意次數: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 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 可灸數月乃至1年以上。 初灸時, 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 3次後改為2—3天1次。

5、避免燙傷:施灸時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 有些患者局部寒氣大, 初灸時, 對艾火的忍耐力強, 常常不知不覺將艾火靠近皮膚, 結果將皮膚灼痛。 實際上, 以灸至皮膚發紅為度, 每次灸10—15分鐘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