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腦梗死後腦出血的治療方法

你還別不信, 腦梗死後腦出血的患者, 如果平時不注意, 小則致病, 大則喪命, 請看下面的詳細介紹吧。

一、一般治療原則

1、輕型出血性腦梗死:無需特殊治療, 以脫水降顱內壓、調節和控制血壓、血糖, 清除自由基, 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 防治併發症為主。

2、重型出血性腦梗死或大面積梗死:合併中、重型出血性腦梗死, 應按腦出血治療, 應使患者保持安靜, 積極脫水。 降低顱內壓, 減輕腦水腫, 防止腦疝, 調整血壓, 防治併發症等綜合治療。

3、腦血腫較大者或以破入腦室系統者:應儘早行血腫引流術、血腫清除術或去骨瓣減壓術。

4、對於疑有或確診為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應停用一切能誘發出血的藥物, 如抗凝劑、溶栓藥、擴容劑、擴血管藥、抗血小板聚集劑等。

出血性腦梗死的治療既要積極又要穩妥, 立足於中性治療。 由於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導致的腦栓塞, 是引起出血性腦梗死的主要病因, 因此應積極尋找病因, 以便對因治療。 至於出血性腦梗死的治療, 較為複雜, 採取的措施要求更加積極穩妥, 特別注意防止加劇病理損害的因素。 因此, 臨床上診斷出血性腦梗死後, 應依據個體化原則制定合理的腦血管病治療方案, 由於部分患者是先有一種性質的病變, 隨後誘發另一種性質的病變, 故積極治療主要病變也是合理的。

臨床觀察發現以出血為主且破入腦室的患者, 多在發病後數天內死亡, 有先呼吸後心跳停止的腦幹功能衰竭, 所以及早清除血腫, 防治腦幹功能衰竭是有益的。 此外, 出血性腦梗死患者, 年齡較大, 心臟功能不良, 多有長期高血壓病史, 心腎等代償能力和下丘腦調節功能均較差, 臥床時間長, 用藥量大, 易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 治療時應保持內環境穩定, 合理選擇藥物, 積極治療感染, 防治多臟器功能衰竭也是治療的關鍵措施之一。

二、降低顱內壓治療

無論出血灶, 還是缺血灶都會導致腦水腫, 產生顱內壓增高, 因此積極脫水降顱壓是出血性腦梗死治療的有效措施。

1、20%甘露醇:依病情選用20%甘露醇125~250ml, 快速靜注, 每6~8小時1次。 病變範圍大者,

常有病灶周圍的腦水腫, 同時甘露醇還有較強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注意甘露醇的副作用, 甘露醇用量不宜過大, 一般控制在1000ml/d以下, 對於老年患者或腎功能欠佳的患者, 應控制在750ml/d以下, 一般應用3~5天后應減少劑量, 使用時間以7~10天為宜。 多數學者認為, 除用於搶救腦疝外, 快速小劑量輸入, 即125ml可獲得與一次大劑量輸入類似的效果。 由於出血性腦梗死以心源性腦栓塞多見, 在應用甘露醇時, 注意心功能情況。

2、10%甘果糖(甘油果果糖):有高滲脫水的藥理作用, 還能使甘油代謝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 進入腦代謝過程, 使局部代謝改善, 而達到降低顱內壓、消除腦水腫、增加腦血容量和腦耗氧量, 改善腦代謝的作用。 用量:一般為10%甘果糖(甘油果果糖)250~500ml,

緩慢靜滴。

3、利尿性脫水劑:通過利尿作用, 減輕腦水腫, 對於腦水腫引起的顱內壓增高作用迅速、強效, 常用呋塞米(速尿)20~40mg, 肌注或緩慢靜脈滴注, 1~1.5h後視情況可重複給藥。 注意呋塞米(速尿)能抑制腎臟排泄慶大黴黴素、頭孢菌素和地高辛, 當與前兩者合用時, 會增加其腎臟和耳的毒性, 在腎功能衰弱時, 此相互作用更易發生。

4、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相對緩慢, 也不明顯, 但作用較持久, 主要是糖皮質激素, 具有抗炎、減輕腦水腫、免疫抑制作用及抗休克作用。 常用:地塞米松, 10~15mg, 加入葡萄糖液中或甘露醇中靜滴, 注意不良反應。

5、人血白蛋白(白蛋白):增加血液的膠體滲透壓, 可間斷給予, 能提高膠體滲透壓, 有利於液體保留在血管腔內。

注意使用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同時注意應用劑量。

三、急性期血壓的調控

血壓調控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對血壓嚴密的監測, 適度、慎重的調控, 合理的個體化治療, 對於降低死亡率, 減輕致殘和防止復發均有重要意義。 一般認為:對於原有高血壓病的患者。 若血壓在24/12.66kPa(180/95mmHg)以下, 可不必干預, 超過這一範圍, 則需採用抗高血壓藥治療, 並最好在嚴密監測血壓下實施, 並注意下列幾方面。

1、降壓應緩慢進行:由於出血性腦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礎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 並且以老年患者多見, 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差, 對於血壓的急驟變化難以適應, 需緩慢使其血壓降至合理水準。 與其他腦血管病一樣, 一般第1個24h使平均血壓降低10%~20%為宜。

急速大幅度的降壓必然產生腦缺血損害的後果。

2、個體化原則:由於每個高血壓病患者的基礎血壓水準不同, 他們的合併症亦有不同, 需依據具體情況選用藥物和控制降壓程度。 應注意參考患者平時血壓水準及原有藥物反應情況選擇藥物。

3、維持血壓在一個平穩水準:最好使血壓在24h內維持在穩定水準, 避免血壓波動過大, 由於血壓過低導致腦梗死面積擴大, 以及血壓過高導致腦出血加重。

4、注意靶器官的保護:靶器官的保護性治療極為重要, 尤其是腦血管的保護, 是防止腦血管病再發的主要措施之一。

四、鈣通道阻滯藥

應用鈣通道阻滯藥能阻止過多的鈣流入胞質和線粒體, 減輕超載狀態防止細胞死亡, 並可以減輕腦血管平滑肌的痙攣,改善腦微循環,增加腦血流供應。常用的藥物:尼莫地平、尼莫地平(尼莫通)、桂利嗪(腦益嗪)等,對於低血壓、顱內壓增高者慎用。

五、神經細胞保護劑和腦代謝賦活劑

主要有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藥、GABA受體激動藥、自由基清除劑、神經營養因數、神經節苷脂和腦代謝賦活劑,如腦蛋白水解物、胞磷膽鹼(胞二磷膽鹼)、三磷腺苷(ATP)、輔酶A、吡拉西坦(腦複康)等。

六、亞低溫治療

對於嚴重患者,常有意識障礙,尤其是在急性期,給予低溫治療,保護腦細胞是有益的,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臨床可以早期給予低溫,儘量在發病6h內給予。關於降溫措施最好用設置先進的低溫室,也可採用頭部冰帽+大動脈冰敷+藥物的方法,使體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

七、對症治療

改善血液黏度,靜滴右旋糖酐4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羥乙基澱粉(706代血漿)等。有癲癇發作的患者及時應用鎮靜藥。煩躁患者也可給予合適的鎮靜藥。昏迷患者注意呼吸道、口腔、泌尿道的護理等。有應急性潰瘍的患者,可給予西咪替丁(甲氰咪瓜)、奧美拉唑(洛塞克)等藥物治療。

八、康復治療

如病情允許,宜早期開始,積極進行康復知識和一般訓練方法的教育,注意患肢保持在功能體位。鼓勵患者樹立恢復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醫療和康復工作,爭取早日恢復,同時輔以針灸,按摩、理療等,以減輕病殘率提高生存品質。同時積極鼓勵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等。

九、病因治療

如心源性腦栓塞是在心臟疾病的基礎上,特別是在心律驟變時栓子脫落引起腦梗死,治療時應積極控制原發性心臟病,儘量減少腦血管病的復發。高血壓患者儘量把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準。

十、外科治療

對於腦血腫較大者或已破入腦室系統、病情危重,或有腦疝先兆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主要有:血腫引流術、血腫清除術或去骨瓣減壓術。

現代醫療水準下,很多疾病都找到攻克的難題了。腦梗死後腦出血是能治癒,所以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要被一些謠言所嚇倒。尤其是在一些資訊閉塞的朋友,不要被一些謠言或者庸醫所坑害。

並可以減輕腦血管平滑肌的痙攣,改善腦微循環,增加腦血流供應。常用的藥物:尼莫地平、尼莫地平(尼莫通)、桂利嗪(腦益嗪)等,對於低血壓、顱內壓增高者慎用。

五、神經細胞保護劑和腦代謝賦活劑

主要有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藥、GABA受體激動藥、自由基清除劑、神經營養因數、神經節苷脂和腦代謝賦活劑,如腦蛋白水解物、胞磷膽鹼(胞二磷膽鹼)、三磷腺苷(ATP)、輔酶A、吡拉西坦(腦複康)等。

六、亞低溫治療

對於嚴重患者,常有意識障礙,尤其是在急性期,給予低溫治療,保護腦細胞是有益的,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臨床可以早期給予低溫,儘量在發病6h內給予。關於降溫措施最好用設置先進的低溫室,也可採用頭部冰帽+大動脈冰敷+藥物的方法,使體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

七、對症治療

改善血液黏度,靜滴右旋糖酐4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羥乙基澱粉(706代血漿)等。有癲癇發作的患者及時應用鎮靜藥。煩躁患者也可給予合適的鎮靜藥。昏迷患者注意呼吸道、口腔、泌尿道的護理等。有應急性潰瘍的患者,可給予西咪替丁(甲氰咪瓜)、奧美拉唑(洛塞克)等藥物治療。

八、康復治療

如病情允許,宜早期開始,積極進行康復知識和一般訓練方法的教育,注意患肢保持在功能體位。鼓勵患者樹立恢復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醫療和康復工作,爭取早日恢復,同時輔以針灸,按摩、理療等,以減輕病殘率提高生存品質。同時積極鼓勵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等。

九、病因治療

如心源性腦栓塞是在心臟疾病的基礎上,特別是在心律驟變時栓子脫落引起腦梗死,治療時應積極控制原發性心臟病,儘量減少腦血管病的復發。高血壓患者儘量把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準。

十、外科治療

對於腦血腫較大者或已破入腦室系統、病情危重,或有腦疝先兆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主要有:血腫引流術、血腫清除術或去骨瓣減壓術。

現代醫療水準下,很多疾病都找到攻克的難題了。腦梗死後腦出血是能治癒,所以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要被一些謠言所嚇倒。尤其是在一些資訊閉塞的朋友,不要被一些謠言或者庸醫所坑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