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教室焦慮綜合征的心理療法

一般說來, 一個人有適度的焦慮對學習沒有什麼害處, 但是, 高度焦慮以及一點也不焦慮對人均沒有好處。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什克斯  杜德生法則。 該法則表明了學習效率和焦慮水準呈現倒“U的關係。

大量的心理諮詢調查表明:無論在大、中、小學生中都有不少教室焦慮綜合征患者。 他們一旦置身於教室, 心境便處於高度焦慮狀態。 因此, 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都呈明顯下降趨勢, 有的學生甚至連人際關係都緊張。

教室焦慮綜合征患者儘管各有各的特殊表現形式, 但都有共同的原因, 那就是幼時家庭環境不良,

父母不和, 本人是抑鬱性氣質類型、性格敏感多疑。

對教室焦慮綜合征的心理治療, 一般都要先進行認知治療, 首先端正患者不正確的對人、對己、對事的態度、觀念和想法, 再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 有的可採取系統療法, 有的可採取行為療法, 也有的可同時採取多種方法。

例如, 某工科學院大學生劉某, 上課時總要搶佔最後一排座位。 因為如果坐在其它任何一排, 哪怕是倒數第二排, 他也會心神不安、聽不好課。 他的學習成績因此受到影響, 從而他更加焦慮, 連睡眠都要靠安眠藥。 現在, 我們以對劉某的治療為例, 說明如何兼用這兩種方法。

系統脫敏療法:劉某只有坐在教室最後一排才不緊張, 那麼, 可以讓他想像坐在教室倒數第二排,

這時讓他利用深呼吸以及自我控制的方法, 使身體的各部分肌肉都得到放鬆。 如果通過想像, 坐在倒數第二排不感到焦慮、緊張, 就可以讓他想像坐在倒數第三排的情景, 同時放鬆肌肉, 每天“往前進一排”, 不感到緊張就是勝利, 由此循序漸進, 堅持下去。

在實施系統脫敏療法的同時, 也可以實施行為療法, 即每天上課時讓劉某先坐在倒數第二排, 幾天後, 再往前挪一排, 也可以在上自習課時坐在第一排。 在實施心理治療的時候, 患者應儘量不吃安眠藥, 養成正常的作息習慣, 適當加強與別人的交往。 一般來說, 只要心理治療人員和心理治療對象密切配合, 教室焦慮綜合征是不難矯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