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沉香降氣丸的功效與作用

眾所周知沉香降氣丸是一種中藥方劑, 不過要說起沉香降氣丸的作用的話, 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 那麼今天我們就在這裡來詳細的瞭解一下吧。

【處方】 沉香1兩, 木香1兩, 縮砂仁1兩, 白豆蔻(仁)1兩, 青皮(去白)1兩, 陳皮(去白)1兩, 廣術(煨)1兩, 枳實(麩炒)1兩, 蘿蔔子1兩(另末), 黑牽牛2兩(末), 大黃2兩(炒)。

【制法】 上為末, 生薑汁浸蒸餅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氣聚, 胸膈脹滿, 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 《普濟方》引作“沉香降氣丹”。

【摘錄】 《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 沉香1兩, 人參1兩, 當歸(酒浸, 焙)1兩, 白芍藥1兩, 川芎1兩, 枳殼1兩, 陳皮1兩,

白術(焙)1兩, 白茯苓1兩, 茯神1兩, 甘草(炙, 去皮)1兩, 熟地黃(酒浸)2兩, 白豆蔻5錢, 蓽撥5錢, 牛膝(酒浸, 焙)2兩半, 天門冬(去心)2兩, 麥門冬(去心)2兩, 五味子1兩半。

【制法】 上為細末, 用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三味為膏, 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飲咳嗽, 肺受風寒, 心火上炎, 風熱相搏, 致令風熱痰生, 氣不升降。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 空心以鹽湯或蜜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一五八

【處方】 沉香1錢2分(另), 砂仁3錢, 炙草2錢半, 香附1兩半, 撫芎1兩半, 木香2錢(另), 檳榔半兩, 真蘇子3錢。

【制法】 上為末, 神曲水煮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氣鬱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以鹽湯送下。

【摘錄】 《保命歌括》卷十一

【處方】 沉香(鎊)半兩, 木香半兩, 蓽澄茄半兩, 枳殼(去瓤)半兩, 縮砂仁半兩, 白豆蔻仁半兩,

青皮(去白)半兩, 陳皮(去白)半兩, 廣術(炮)半兩, 枳實(麩炒)半兩, 黃連(去須)半兩, 半夏(生薑制)半兩, 蘿蔔子(另研)半兩, 白茯苓(去皮)1兩, 香附子2兩(炒去皮毛), 白術1兩(煨), 烏藥1兩半。

【制法】 上為細末, 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升降水火, 調順陰陽, 和中益氣, 推陳致新, 進美飲食。 主胸膈痞滿。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 臨臥煎橘皮湯送下, 姜湯亦可, 1日1次。

【注意】 忌生冷。

【摘錄】 《瑞竹堂方》卷一

【處方】 沉香1兩半, 香附子(去毛)5兩, 蓬莪術(炒, 銼)2兩, 木香2兩, 甘草(輕炒)7兩, 豆粉(輕炒)9兩, 薑黃(洗淨, 焙)8兩半。

【制法】 上為細末, 水浸蒸餅為丸, 如櫻桃大, 以本末為衣。

【功能主治】 和脾胃, 進飲食, 利胸膈。 主胸膈痞悶, 氣不升降, 飲食減少, 肢體怠惰, 嘔噦噁心, 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

細嚼, 以生薑湯送下, 溫水亦可, 不拘時候。

【摘錄】 《禦藥院方》卷三

【處方】 木香半兩, 青皮(去白)半兩, 陳皮(去白)半兩, 蓬術(炮)半兩, 枳殼(去瓤, 麩炒)半兩, 京三棱(炮)半兩, 雞爪三棱(炒)半兩, 牽牛(炒)半兩, 石三棱(煨)半兩, 沉香半兩, 桂半兩, 神曲1兩, 麥糵1兩, 茯苓1兩(去白), 半夏1兩(洗), 丁香3錢。

【制法】 上為末, 醋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氣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用生薑、橘皮湯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二

【處方】 沉香5錢, 木香1兩, 三棱4兩, 片薑黃4兩, 莪術4兩, 青皮4兩, 陳皮4兩, 丁香2兩, 丁皮5錢, 草果2兩, 燈心2兩。

【制法】 上為細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氣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食後以姜湯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一

沉香降氣丸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日常一些疾病。

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 這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