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皮膚炭疽有哪些症狀?

皮膚炭疽是屬於一種傳染性皮膚疾病, 一般主要來源是食草類動物所進行傳染的, 一般會在人體皮膚上出現紅腫, 全身皮膚出現腫脹等, 根據不同程度的炎症還會容易導致皮膚出現瘙癢或者是水皰流膿等, 嚴重可能會導致潰瘍, 使人體出現發燒的情況, 還會容易導致噁心嘔吐。

皮膚炭疽症狀

潛伏期一般1~3天。 由於感染途徑不同, 分為三種類型, 皮膚型, 占95%, 其他二型為吸入型和胃腸型, 少見。 皮膚型炭疽的皮損好發於手、面和頸部等暴露部位。 特徵性表現為迅速壞死的無痛性癰, 伴局部化膿性淋巴結炎。 皮損初發為無痛性炎性紅色丘疹, 可有瘙癢或燒灼感, 然後形成水皰或膿皰, 周圍為硬性非凹陷性水腫和浸潤, 水皰既而化膿, 偶有血性, 隨之破裂壞死, 潰瘍處結成炭末樣黑色幹痂, 周圍繞以水皰和膿皰等衛星灶, 病菌可沿淋巴管上行導致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

有時皮損的分佈類似孢子絲菌病淋巴管型。 發生在眼瞼頸部等皮膚鬆弛部位時可僅有彌漫性水腫而無水皰, 可迅速形成壞死。 伴有輕重不等的全身症狀, 重症者可有高熱、嘔吐、全身不適及全身中毒症狀。 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引起敗血症和腦膜炎, 於數天內死亡。

治療

1、系統治療

(1)抗生素 既往首選大劑量青黴素或頭孢類抗生素, 青黴素靜脈滴注或阿莫西林, 每8小時1次。 其次為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鏈黴素、阿米卡星。 也可選用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以及四環素類如多西環素, 氯黴素。 目前有報導炭疽桿菌對上述多種抗菌藥物耐藥, 但對喹諾酮類敏感, 可口服環丙沙星治療, 每12小時1次, 嚴重的皮膚炭疽可採用與吸入性炭疽相同的藥物和劑量, 靜脈滴注環丙沙星, 每12小時1次, 為防止同時併發腦膜炎的情況, 可考慮初期加用能滲透進入腦脊液的青黴素, 靜脈注射, 每4小時1次。

(2)抗炭疽血清 毒血症嚴重者, 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可注射抗炭疽血清,

于皮試後首日100~125ml, 第二、三天各30~50ml。

2.局部處理

局部可用敏感的抗生素, 如紅黴素、喹諾酮類溶液濕敷, 嚴禁擠壓。 炭疽芽胞對碘、過氧乙酸、環氧乙烷、高錳酸鉀及甲醛等消毒劑比較敏感。 感染者皮膚破損處, 可用3%~5%碘酊, 1∶2500碘液10分鐘可殺死芽胞。 用5%高錳酸鉀液局部濕敷15分鐘也可殺死芽胞。 濕敷後如再塗四環素軟膏, 效果更為可靠。

預防

在流行地區為牛、羊、馬等家畜實行預防注射。 對從事畜產品加工的工作人員注射疫苗, 選用先進的通風系統和皮革的蒸氣消毒。 隔離或殺死病畜, 死畜應焚毀或深埋于地面2米以下。 炭疽患者應予隔離, 其排泄物和用過的敷料應予焚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