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人家大腿骨折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一般來講, 骨折的情況大多是發生在人們的腿部遭受重創之後的, 而人們在腿部發生骨折後, 為保護骨折部位的傷情, 其行走的能力一般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在生活中, 老年人是最容易出現大腿骨折的, 那麼, 老人家大腿骨折會引起哪些併發症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

1.腫脹 外傷後局部出現腫脹,72小時後達到高峰,之後腫脹逐漸消退。 出現腫脹後應抬高患肢, 最好高於心臟平面, 適當給予冰敷, 促進腫脹消退。

2.石膏壓迫 簡單骨折行手法復位石膏固定?後, 由於肢體腫脹逐漸加重, 會出現石膏壓迫, 導致肢體末端如手指、腳趾等部位出現明顯腫脹、淤青、麻木等情況, 應及時到醫療機構鬆開減壓, 避免肢體壓迫壞死。

3. 關節僵硬 患肢長時間固定, 靜脈和淋巴回流不暢, 關節腔中漿液纖維性滲出和纖維蛋白沉積, 發生纖維粘連, 並伴有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

致使關節活動障礙。 這是骨折和關節損傷最為常見的併發症。 及時拆除固定和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是預防和治療關節僵硬的有效方法。

4. 肌肉萎縮 肢體一旦固定或缺乏運動就會發生肌肉萎縮, 通過肌肉的主動搜索可以減輕肌肉萎縮的程度, 具體方法為:如果關節可以活動, 可以做肌肉的等長收縮即肌肉用力但肢體不會產生動作及等張收縮肌肉用力且產生動作, 如果關節被固定住, 則可以進行等長收縮的鍛煉。

5. 墜積性肺炎? 多發生於因骨折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 特別是大臂粉碎性骨折年老體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思者, 有時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 應鼓勵思者及早下床活動。

6. 褥瘡 嚴重骨折後患者長期臥床不起,

身體骨突起處受壓, 局部血液迴圈障礙易形成褥瘡。 常見部位有能骨部、破部、足跟部。

7.不同部位的骨折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下肢骨折會形成血栓, 下肢長時間停滯運動, 靜脈血會緩慢的流淌, 骨折以後也應該加強簡單的鍛煉活動。

如上所述, 腫脹、肌肉萎縮、褥瘡、墜積性肺炎、關節僵硬和肢體壞死等情況的出現, 就有可能是因為老年人在發生腿部骨折後, 對於骨折部位的操作或者護理不當而引發的併發症, 因此, 在有骨折的狀況發生後, 老年人一定要做好對骨折部位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