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最安全的瀉藥

腹瀉的現象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常見, 有些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 有些則是患上胃腸道疾病。 腹瀉出現之后必須要盡快的止瀉, 長期腹瀉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容易導致患者脫水。 使用止瀉藥很多患者關心安全性。 那么, 最安全的瀉藥有哪些?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瀉藥沒有安全不安全的說法, 關鍵是能不能正確的使用。

容積性瀉藥

非吸收的鹽類

硫酸鎂和硫酸鈉也稱鹽類瀉藥。 在腸道難以吸收, 大量口服形成高滲壓而阻止腸內水分的吸收, 擴張腸道, 刺激腸壁, 促進腸道蠕動。 此外鎂鹽還能引起十二指腸分泌縮膽囊素, 此激素能刺激腸液分泌和蠕動。 一般空腹應用, 并大量飲水, 2~8小時即發生下瀉作用, 排出液體性糞便。 導瀉作用劇烈, 故臨床主要用于排除腸內毒物及某些驅腸蟲藥服后連蟲帶藥一起排出等需快速清潔腸道的患者。

口服高濃度硫酸鎂或用導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腸,

因反射性引起總膽管括約肌松弛, 膽囊收縮, 發生利膽作用。 可用于阻塞性黃疸、慢性腫囊炎。

硫酸鎂、硫酸鈉下瀉作用較劇, 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 月經期、妊娠婦女及老人慎用。

食物性纖維素等物質

1、乳果糖為半乳糖和果糖的雙糖。 它在小腸內不被消化吸收, 故能導瀉。 未被吸收部分進入結腸后被細菌代謝成乳酸等, 進一步提高腸內滲透壓, 發生輕瀉作用。

乳果糖還能降低結腸內容物的pH值, 降低腸內氨的形成;H+又可與已生成的氨形成銨離子而不被吸收, 從而降低血氨。 可用于慢性門脈高壓及肝性腦病。 應注意因腹瀉而造成水、電解質丟失, 可使肝性腦病惡化。

2、食物纖維素包括蔬菜、水果中天然和半合成的多糖及纖維素衍生物如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不被腸道吸收, 增加腸內容積并保持糞便濕軟, 有良好通便作用。 可防治功能性便秘。

接觸性瀉藥

舊稱"刺激性瀉藥"。 能影響腸道活動和對腸粘膜中水份和電解質吸收而引起導瀉的一類藥物。 包括蒽醌和二苯甲烷類, 如大黃、番瀉葉和蘆薈等植物性瀉藥含有蒽醌甙類。 主要作用于大腸, 對小腸吸收功能等無影響, 故可用于急、慢性便秘。 *酚肽也為一種接觸性瀉藥。

1.酚酞口服后在腸道內與堿性腸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鈉鹽,

能促進結腸蠕動。 服藥后6~8小時排出軟便, 作用溫和,

蘆薈

蘆薈

適用于慢性便秘。 口服酚酞約有15%被吸收。 從尿排出, 如尿液為堿性則呈紅色。 部分由膽汁排泄, 并有肝腸循環而延長其作用時間, 故一次服藥作用可維持3~4天。 遇有過敏性反應, 發生腸炎、皮炎及出血傾向等。 同類藥物比沙可啶用于急慢性便秘、X線、內窺鏡檢查或手術前后清潔腸道。

2.蒽醌類大黃、番瀉葉和蘆薈等植物, 含有蒽醌甙類, 口服后被大腸內細菌分解為蒽醌, 能增加結腸推進性蠕動。 用藥后6~8小時排便, 常用于急、慢性便秘。

滑潤性瀉藥

滑潤性瀉藥是通過局部滑潤并軟化糞便而發揮作用。 適用于老人及痔瘡、肛門手術患者。

1.液體石蠟為礦物油,

不被腸道消化吸收, 產生滑潤腸壁和軟化糞便的作用, 使糞便易于排出。

2.甘油灌腸劑以50%濃度的液體注入肛門, 由于高滲壓刺激腸壁引起排便反應, 并有局部潤滑作用, 數分內引起排便。 適用于兒童及老人。

高滲性瀉藥

如硫酸鎂、氧化鎂、乳果糖、山梨醇等, 因所含無機(有機)離子不被吸收而形成腸內高滲狀態, 水分從體內進入腸腔而幫助排便。

不良反應:可引起電解質紊亂, 如高鎂、高鉀、高鈉血癥及低鈣血癥。 乳果糖類劑量過大可引起腹瀉。

聚乙二醇類藥物通過聚乙二醇4000的氫鍵固定水分子, 在腸內吸收水分后膨脹形成膠體, 使腸內容物變軟, 體積變大, 促進排便的最終完成。 聚乙二醇類產品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是國內聚乙二醇類產品中唯一具有兩個適應癥的產品, 小劑量通便,大劑量清腸。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為純物理作用:不吸收,不代謝,安全,無刺激 。

胃腸動力藥

這類藥物以西沙必利為代表,因促進乙酰膽堿分泌而刺激腸蠕動。紅霉素及其系列藥物也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

不良反應:西沙必利對心臟有不良影響,紅霉素可出現胃部不適。

小劑量通便,大劑量清腸。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為純物理作用:不吸收,不代謝,安全,無刺激 。

胃腸動力藥

這類藥物以西沙必利為代表,因促進乙酰膽堿分泌而刺激腸蠕動。紅霉素及其系列藥物也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

不良反應:西沙必利對心臟有不良影響,紅霉素可出現胃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