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大量運動後進補養生又講究

大量運動之後, 身體消耗的能量需要靠營養來補充, 可究竟該怎麼補, 這裡面卻是有學問的, 關鍵要掌握一點:應以鹼性食物為主,

如此才更有利於保持體內的酸堿平衡, 隨個人所好的吃法是不提倡的。

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周琴璐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運動分競技體育和健身運動兩種, 健身運動又因目的不同, 分為健美運動和單純為提高體質而進行的運動。 由於不同的運動其營養需求不同, 因此運動後的營養補充是一門學問。 對於非運動員的健身者來說, 你如果做的是健美運動, 應考慮多補充一些蛋白質, 你如果做的僅僅是增強體質的運動, 那麼高熱量攝入就未必適合。

如今, 為增強體質而進行運動的人可能占了絕大多數, 他們中有一些人在大量出汗之後, 為了補充身體消耗的能量, 喜歡依照個人口味大吃一頓, 以為這樣可補充營養, 滿足身體需要, 其實, 有些食品不但不利於解除疲勞, 反而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周教授說, 我們平時的食物可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 病理學研究證實, 只有體液呈弱鹼性, 才能保持人體健康。 人在健身運動後感到肌肉、關節酸脹和精神疲乏,

其主要原因是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被大量分解, 並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 這些酸性物質刺激人體組織器官, 使人感到疲勞無力。 此時若單純食用富含酸性物質的肉、蛋、魚等, 會使體液更加酸性化, 不利於疲勞的解除。

那麼, 怎樣辨別食物的酸鹼性呢?周琴璐教授指出, 判斷的依據並非是人的味覺, 而是根據食物進入人體後所生成的最終代謝物的酸鹼性而定。 大凡含氮、硫、磷等非金屬元素較多的均為酸性食品, 而含鈉、鉀、鈣、鎂等金屬元素較多的乃是鹼性食品。 並非味道酸的就是酸味食品, 應該掌握一點:所有酸味的水果、豆製品都為鹼性食物而不是酸性食物, 而糖、雞、鴨、魚、肉, 它們全都屬於酸性食品。

人們在健身運動之後, 應多吃些鹼性食物, 以保持體內酸堿平衡, 從而儘快消除運動帶來的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