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

 概述
是一種最嚴重的化膿性角膜炎, 症狀劇烈, 發展迅速, 可於24~48小時內破壞整個角膜, 數日內即可失明, 必須及時搶救治療, 並作好消毒隔離, 嚴防交叉感染。

病因
由Gram陰性需氧桿菌即綠膿桿菌感染引起。 綠膿桿菌常存在于土壤及水中, 也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膚、上呼吸道及正常結膜囊內, 還可依附於異物上, 以及被污染的眼藥水內, 特別是螢光素液或消毒不徹底的器械上, 也可存在於化妝品中, 甚至可在保存的蒸餾水中繁殖。 據統計在夏末秋初發病率最高, 可能與綠膿桿菌最適宜的繁殖溫度30~37℃有關。

綠膿桿菌雖然毒性很強, 但侵入力弱, 只有在角膜受到損傷(如手術、各種角膜外傷、角膜異物傷)或角膜抵抗力降低(如營養不良、角膜暴露、麻痹等)時才容易造成感染發病。

症狀
起病突然, 發展迅速, 潛伏期短, 感染即可發病。 角膜刺激症狀劇烈, 分泌物多, 視力下降。 球結膜高度水腫, 明顯充血。 角膜基質可迅速遭到破壞和穿孔。 感染早期, 在角膜中央有小面積灰黃色的浸潤、隆起, 周圍及深部基質有彌漫性水腫, 繼而很快形成圓、半環形或環形的半透明油質狀的灰白色壞死區;壞死組織富有粘性, 可迅速脫落形成潰瘍。 潰瘍周圍有環形浸潤包繞, 從而割斷了病變區與角膜緣血管網的聯繫;加上嗜中性白細胞的侵入和由於綠膿桿菌在角膜內產生的膠原酶對膠原纖維的破壞,

可使角膜基質進一步加速壞死。 新的研究資料提出, 綠膿桿菌破壞角膜的蛋白酶是蛋白糖苷溶解酶。 它的降解可使膠原纖維離散, 從而使角膜液化, 可在1-2天內造成整個角膜壞死和穿孔。 最終因眼內炎甚至全眼球炎而失明。

檢查
由於綠膿桿菌能分泌螢光素及綠膿色素, 所以附著在潰瘍面上的大量粘性分泌物呈淡綠色, 成為本病的特徵之一。 另外, 早期即可發現嚴重的虹膜睫狀體炎, 繼而出現帶黃色的前房積膿。

治療
一旦懷疑為綠膿桿菌感染, 不必等待細菌培養結果, 應分秒必爭按本病治療, 開始治療越早, 角膜組織破壞越少, 視力恢復的希望就越大。 在治療上,

除總論中所述及者外, 還應根據本病特點, 進行下述處理。
(1)嚴格實行床邊隔離, 以免交叉感染。 對患者使用的藥物和敷料, 必須與其他患者分開, 醫務人員在每次治療前後, 也必須徹底洗手或戴手套。
(2)選擇有效抗生素 藥物中以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最有效, 慶大黴素次之, 可配成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5萬單位/毫升、0.4%慶大黴素、5%磺胺滅膿(sulfamylon)液, 急性期每15~30分鐘點眼1次, 同時可結膜下注射多粘菌素B, 每次5~10萬單位, 多粘菌素17萬單位;慶大黴素2~4萬單位, 可有效控制感染。 當細菌培養轉為陰性後, 為防止復發, 上述用藥還應持續1~2周。 局部治療的同時, 全身可肌注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 每日12.5毫克/kg體重。 為防止和控制Gram 陽性菌的混合感染, 尚須用其他廣譜抗生素,
如桿菌肽, 新黴素、妥布黴素等。
(3)散瞳 用1~3%可托品液點眼或結膜下注射散瞳合劑使瞳孔充分散大。
(4)可用0.25%醋酸液沖洗結膜囊, 每日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