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慨能讓人活得更長更快樂

諺語雲:“予人玫瑰, 手有餘香”。 而研究發現, 給予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它對健康的好處超過你的想像。 給予不僅能讓人獲得快樂、幸福的正面情緒, 而且還能保護心臟, 提高免疫力, 降低抑鬱和自殺風險, 提升自信, 延長壽命等, 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專家建議, 只要願意, 給予和付出可以無處不在, 從做慈善、做好事、幫助困難之人, 到常懷感恩之心, 諒解和尊重別人, 請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寬容和讚美, 盡力做到更好地給予。

英國有句諺語:“予人玫瑰, 手有餘香”——當我們贈與別人玫瑰時, 手上會留下一縷芳香, 這就是給予回贈的禮物。 研究發現, 給予是一種愉快的經歷, 這種體驗與獲得巧克力、金錢等物質一樣, 能讓人獲得快樂、幸福的正面情緒。 更為寶貴的是, 除了心理上的滿足, 它還能讓我們的身體健康受益。 近日, 美國“心理中心”網站刊文指出,

給予有助於延年益壽。

給予為什麼往往比索取更難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 給予的定義是“使別人獲得;給”。 也許有人要問了:“為別人付出, 自己何談快樂?”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汪冰指出, 給予是一種利他行為, 就是出於自願、不計較外部利益去幫助他人。 其實, 給予別人幫助是人之本能,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同理心理論”。 當目睹他人陷入困境時, 旁觀者能真切感受到他人的焦急、痛苦, 以至於不假思索地伸出援手, 這得歸功於大腦中存在的一類神奇的神經元, 它們不僅會在人有親身體驗時被啟動, 在看到他人喜怒哀樂時也能被啟動, 從而“感同身受”。 因此, 當看到受助者脫困後的快樂時, 助人者也會有自己轉危為安般輕鬆和滿足的感覺,

這些正是讓人們感到幸福情緒的基礎。

“利他性是人類漫長進化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逐漸學會互惠、付出、協作, 你幫我, 我幫你, 才能更好地生活。 ”汪冰說。

可惜, 現代人似乎習慣了索取的思維方式, 父母、家人、朋友、同事, 甚至陌生人都成為索取對象, 不願意過多付出就想擁有金錢、地位、友情、愛情、成功……美國心理學作家約翰·阿莫德奧博士曾提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什麼給予比索取更難?”

在汪冰看來, 人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 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 缺乏信任感。 我們處於陌生人社會, 彼此信任度低, 經常出現“扶摔倒老人可能被訛”等“做好事沒好報”的事情。 當人們缺乏安全感, 對社會產生質疑時,

就會不敢付出。

第二, 過於物欲化。 現代人太忙於追求可以量化和物化的東西, 比如金錢、車、房、名牌等, “我的房貸還沒人替我還呢, 我憑什麼管別人?”

第三, 太忙太累。 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 讓大家身心疲憊, 沒有精力再去給予別人幫助。

“每個人都期待被別人關懷時, 就很難再去主動關心別人了。 ”汪冰說。

給予對身心健康有五大益處

有時, 我們更習慣於接受, 不習慣給予。 但與此同時, 我們也錯過了給予所能回贈的種種好處。 美國一項針對2000名志願者的研究發現, 在兩個以上機構從事志願者活動, 對健康的益處僅次於戒煙。 “我聊天時經常跟別人說, 要是你不想戒煙, 又想長壽, 那就去做點好事吧。 ”汪冰說。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無限大愛研究中心負責人史帝芬·波斯特這樣評價:“給予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它對健康的好處可能超過你的想像。

1.保護心臟。 史帝芬·波斯特對中青年和老人以及不同種族、職業的人進行研究後發現, 給予可以全方面地保護身體健康, 對心臟疾病的預防能力是阿司匹林的一倍。

2.延長壽命。 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發現, 積極參與志願者活動的人更長壽, 4年內的死亡率為1.6%, 從不參加志願者活動的人死亡率則為4.3%。 無限大愛研究中心的研究還發現, 幫助朋友、親人、鄰居、支援伴侶等行為, 都會降低疾病死亡率。 美國心理學家布朗花5年時間追蹤了423對老年夫妻後發現, 排除年齡、性別、健康和心理等因素外,

不相互支持的受試者5年內死亡的概率高出兩倍。

3.降低抑鬱和自殺風險。 汪冰說, 給予可以幫助人們排除憤怒、憎恨、嫉妒等負面情緒, 帶來幸福感, 從而降低抑鬱和自殺風險。

4.提升自信, 增強幸福感。 有一項針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研究, 研究人員讓他們給67名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每天打電話, 一次15分鐘, 用3年時間為對方提供精神上的支援。 結果發現, 在獲得人生滿意度方面, 助人者是受助人的7倍, 也更有益於這些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疾病治療。 “在幫助別人的同時, 我們的耐心、自信等對健康有益的情緒都會提升, 當你有力量改變別人的生活, 感覺到自己被需要時, 你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痛苦, 反而會變得輕鬆起來。 ”汪冰說。

5.提高免疫力。不吝嗇幫助他人的人,會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研究發現,人際關係好的人,患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會降低很多,免疫功能也更強大。而免疫力就像身體的隱身防護牆。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甚至這樣形容人際關係:“它對健康的作用與水果蔬菜、運動、體檢同樣重要。”

只要你願意,給予其實無處不在

給予和付出無處不在、可大可小,從做慈善、做好事、幫助困難之人,到常懷感恩之心,諒解和尊重別人,如何做到更好地給予,汪冰給出了以下具體建議:

1.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就像照鏡子一樣,你在給別人微笑的同時,也會收到一張笑臉。這個笑可能會溫暖一顆受傷的心靈,拉近同事朋友間的距離,讓你充滿勇氣和信心。

2.多擁抱。和微笑一樣,一個擁抱給別人的是溫暖,給自己的可能更多。美國《赫芬頓郵報》刊登研究稱,多擁抱可以降血壓、減壓、有益心臟健康、減少恐懼。

3.讚美別人。約翰·阿莫德奧博士說,如果能多加留意我們周圍的人和事,發現他們的美好、善良和創造力等優秀品質,表達我們的感激與讚美,這會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在為他人的生活施加積極影響的同時,那種滿足感也會令我們自己動容。

4.忠誠。人的欲望很難控制,對人忠誠可以說是一種更高級別的付出,尤其在婚姻關係中,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雙方的理解和相互支持。

5.給予他人寬容。寬容是一種無形的給予,更是一種非凡的氣度,代表了思想的成熟,凡事不要過於苛求,給了別人機會,我們也會獲得信任和尊敬。

6.培養耐心。當別人與你意見不合時,當你對最親近的人表現得不耐煩時,請耐心地聽他們說完話,這也是一種給予。

5.提高免疫力。不吝嗇幫助他人的人,會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研究發現,人際關係好的人,患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會降低很多,免疫功能也更強大。而免疫力就像身體的隱身防護牆。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甚至這樣形容人際關係:“它對健康的作用與水果蔬菜、運動、體檢同樣重要。”

只要你願意,給予其實無處不在

給予和付出無處不在、可大可小,從做慈善、做好事、幫助困難之人,到常懷感恩之心,諒解和尊重別人,如何做到更好地給予,汪冰給出了以下具體建議:

1.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就像照鏡子一樣,你在給別人微笑的同時,也會收到一張笑臉。這個笑可能會溫暖一顆受傷的心靈,拉近同事朋友間的距離,讓你充滿勇氣和信心。

2.多擁抱。和微笑一樣,一個擁抱給別人的是溫暖,給自己的可能更多。美國《赫芬頓郵報》刊登研究稱,多擁抱可以降血壓、減壓、有益心臟健康、減少恐懼。

3.讚美別人。約翰·阿莫德奧博士說,如果能多加留意我們周圍的人和事,發現他們的美好、善良和創造力等優秀品質,表達我們的感激與讚美,這會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在為他人的生活施加積極影響的同時,那種滿足感也會令我們自己動容。

4.忠誠。人的欲望很難控制,對人忠誠可以說是一種更高級別的付出,尤其在婚姻關係中,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雙方的理解和相互支持。

5.給予他人寬容。寬容是一種無形的給予,更是一種非凡的氣度,代表了思想的成熟,凡事不要過於苛求,給了別人機會,我們也會獲得信任和尊敬。

6.培養耐心。當別人與你意見不合時,當你對最親近的人表現得不耐煩時,請耐心地聽他們說完話,這也是一種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