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大腳趾下麵的骨頭疼

腳趾頭對我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但是因為突然扭傷或者引起炎症問題, 所以會導致腳趾頭下面的骨頭出現疼痛的感覺, 排除可能和痛風是有關係的, 去檢查一下骨關節是否有尿酸過高, 或者是骨關節裡面已經形成炎症, 因為痛風要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這樣才可以防止傳播。

診斷鑒別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發病前1-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 急性遊走性大關節炎, 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 環形紅斑, 皮下結節等, 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價明顯升高, 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增多等。

風濕性關節炎檢查診斷

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主要依據發病前1-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 急性遊走性大關節炎, 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 環形紅斑, 皮下結節等, 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價明顯升高, 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增多等,

抗鏈(抗鏈球菌溶血素)是人體被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血清中出現的一種抗體, 將近85%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有抗鏈增高的情況, 通常在1:800以上, 當然, 風濕性關節炎恢復後這種抗體可逐漸下降, 風濕性關節除了抗鏈增高外, 實驗室檢查還可發現如下異常:

1、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 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 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上升, 高達80一90%, 有的出現核左移現象。

2、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 血沉和C—反應蛋白通常是各種炎症的指標, 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急性期, 血沉可達90毫米/小時以上;C—反應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 急性期過後(約1—2月)漸漸恢復正常。

3、關節液檢查, 常為滲出液, 輕者白細胞計數可接近正常, 重者可達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 多數為中性粒細胞, 細菌培養陰性。

4、類風濕因數和抗核抗體均為陰性。

風濕性關節炎特點

1、疼痛持續時間短, 一般為12—72小時, 最長也不過3周, 而且多以大關節為主, 如膝, 肘, 肩等關節。

2、遊走性疼痛, 即一個關節的疼痛好轉後或還未明顯好轉,

另一關節又受到侵襲, 發生疼痛。

3、關節疼痛時伴有發紅, 腫脹, 關節周圍有壓痛, 拒按。

4、對稱性疼痛, 病變可同時侵及雙側肢體的相同關節, 例如雙膝, 雙肘關節可同時發生疼痛。

5、疼痛的同時, 皮膚可伴有環形紅斑或皮下結節。

6、疼痛可在多個關節同時發生。

7、疼痛消退後, 不遺留關節強直或畸形, 關節功能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