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潤腸丸的功效與作用

大家都知道潤腸丸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 但是很多人卻並不瞭解它的功效。 其實瞭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 各一兩。 羌活、當歸尾、大黃(煨), 各半兩。

【炮製】 上除麻仁桃仁別研如泥外, 餘藥研為細末和勻, 煉蜜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伏火, 大便秘澀或乾燥塞不通, 全不思食, 乃風結秘, 血結秘, 皆令閉塞, 以潤燥活血疏風, 自然通快。

【用法用量】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 大黃(去皮)當歸梢 羌活各15克 桃仁(湯浸, 去皮、尖)30克 麻子仁(去皮取仁)38克

【制法】 上藥除麻仁另研如泥外, 搗羅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疏風活血, 潤燥通便。 治風熱內伏, 血液瘀結, 腸道乾燥, 大便秘澀, 全不思食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空腹時用白湯送下。

【摘錄】 《脾胃論》卷下

【別名】 蓯蓉潤腸丸(《醫學綱目》卷二十三)、蓯沉丸(《醫學入門》卷七)。

【處方】 肉蓯蓉(酒浸, 焙)60克 沉香(別研)30克

【制法】 上為細末, 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精養血, 潤腸通便。 治精虧血虛, 津液耗傷, 大便秘結者。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 空腹時用米飲下。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 杏仁(去皮、尖, 炒)枳殼(浸, 去瓤, 炒)麻仁 陳皮各15克 阿膠(炒)防風各7.5克

【制法】 研為細末, 蜜丸, 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養血理氣, 潤腸通便。

治血虛氣滯, 大便秘澀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壯者荊芥泡湯下, 老者蘇子湯任下。

【摘錄】 《仁齋直指》卷十五

【處方】 麻子仁(另研)大黃(酒煨)各45克 桃仁泥 歸尾 枳實(麩炒)白芍 升麻各15克 人參 生甘草 陳皮各9克 木香 檳榔各6克

【制法】 上藥除麻仁、桃仁外, 為末, 卻入二仁泥, 蜜丸, 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扶正理氣, 潤腸通便。 治老人中風, 三五日不大便者。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 空腹時用溫水送下。

【摘錄】 《丹溪心法》卷一

【處方】 麻子仁 桃仁(去皮、尖, 另研)各30克 羌活 當歸尾 大黃(煨)皂角仁 秦艽各15克

【制法】 上藥研為末, 煉蜜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疏風瀉火, 潤燥通便。 治風火內伏, 大腸乾燥, 大便秘結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空腹時用白湯送下。

【注意】 若因失血, 或因腎虛及直腸乾澀,

大便不通者, 均忌服。

【摘錄】 《校注婦人良方》卷八

以上就是本文對潤腸丸的一些介紹, 其實養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 因為, 它在中醫養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 而且獨樹一幟, 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