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雁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千金;食治 》。

1.《名醫別錄》:雁, 生江南池澤, 取無時。

2. 陶弘景:《詩》雲:大曰鴻, 小曰雁。 今雁類亦有大小, 皆同一形。 又別有野鵝, 大於雁, 猶似家蒼鵝, 謂之駕鵝。 雁肪自不多, 食其肉應亦好。 雖采無時, 以冬月為好。

3.《綱目》:今人以白而小者為雁, 大者為鴻, 蒼者為野鵝, 亦曰鵝。 《爾雅》謂之LULOU也。 南來時瘠瘦不可食, 北向時乃肥, 故宜取之。

【拼音名】Yàn Ròu

【英文名】Anser Meat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鴨科動物白額雁、鴻雁等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nser albifrons(Scopoli)2.Anset cygnoides(Linnaeus)

採收和儲藏:以冬季捕捉為好。 捕得殺死後去羽毛及內臟, 取肉鮮用。

【原形態】

1.白額雁, 雄鳥體長約70cm, 雌鳥較小。

嘴扁平, 被有軟皮, 肉色或玫瑰色, 尖端具角質嘴甲, 灰色或白色。 虹膜棕色。 嘴基和前額皆有白色橫紋。 頭和頸、背部羽毛棕黑, 羽緣灰白色。 尾羽亦棕黑色, 羽緣白色。 胸、腹部棕灰色, 布有不規則黑斑。 幼鳥無此黑斑, 嘴基亦無白紋。 腿和腳橙黃色, 有4趾, 前3趾間具蹼, 後1趾, 前3趾間具蹼, 後1趾小而不著地, 蹼淡黃色;爪短而鈍, 白色或黑色。

2.鴻雁, 雄鳥成體長約90cm, 雌鳥較雄鳥為小, 雌雄羽毛相似。 嘴裂基部有2條黑褐色顎紋, 頦及喉棕紅。 頭頂至枕部為棕褐色, 向後漸深。 頸部除正中棕褐色外, 餘均白色。 背肩、三級飛羽暗褐色, 羽緣淡棕色;初級飛羽灰褐, 端部轉黑褐色;次級飛濃褐;翅上覆羽灰褐, 羽緣棕白以至白色。 下背和腰黑褐色。 前頸下部和胸部均淡肉紅色,

向後漸淡至下腹轉為純白色。 脅部暗褐, 羽緣棕白。 翅下覆羽及腋羽暗灰。 尾羽暗褐色, 尾上覆羽前褐後白, 尾下覆羽和尾側覆羽純白。 嘴黑色, 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狀突。 虹膜赤褐色或褐色, 趾蹠橙黃色, 爪黑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棲息於曠野、湖泊、河川和沼澤地帶, 有時也可見于森林中在草原和茂密的蘆葦間築巢。 以植物為主要食物, 也吃少量貝類。 每年4-5月產卵, 每窩5-8枚, 呈乳白色。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南部、包頭、阿爾泰山脈、黃河上游、河北、青島;長江下游;福建、臺灣。

【化學成份】灰雁含(2R, 4R, 6R, 8R)-2, 4, 6, 8-四甲基十一(碳)酸[(2R, 4R.6R.8R)-2, 4, 6, 8-tetramethyundecanoic acid]的甲酯。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且;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舒筋壯骨。 主諸內麻木不仁筋脈拘攣;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 煮食。

【注意】《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動氣。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長髮鬃鬚眉, 益氣, 耐暑。

2.《日華子本草》:治風麻痹。 助氣, 壯筋骨。

3.《綱目》:和臟腑。

4.《醫林纂要》:益陽氣, 暖水髒。 餘功同家鵝。

5.《本草求原》:治拘攣、偏枯。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