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嬰兒胳膊脫臼症狀
三個月的嬰兒年齡非常的小, 經常容易發生一些意外症狀, 三個月的嬰兒已經開始可以抬頭翻身做一些簡單的頭或者是四肢的晃動動作, 但是不要太過於激烈, 因為如果太激烈的動作會影響到嬰兒的各個環節部位。 三個月的嬰兒也會發生脫臼的現象, 那麼3個月嬰兒胳膊脫臼症狀有哪些呢?
寶寶脫臼的症狀表現
1、脫臼是非常疼的, 連大人也覺得難受。 孩子發生脫臼時, 更是反應劇烈, 往往突然就大哭大叫起來。 會說話的孩子會指著受傷的部位說疼。
2、脫臼的關節功能會受到限制, 孩子沒辦法自如地活動受傷的關節, 不能抬舉, 不能拿任何東西。
3、脫臼的部位形態位置可能會發生變化移動, 尤其是比較嚴重的脫臼, 甚至可能用肉眼看得出來孩子的肢體出現縮短或延長, 關節處有畸形的表現。 如果是肘關節脫臼, 觀察可見孩子的肘關節有輕度的彎曲,
4、與平時摔倒或其他原因受傷後, 孩子渴望家長擁抱安慰的表現不一樣。 由於脫臼後劇烈的疼痛, 孩子往往拒絕家長的擁抱, 因為他會懼怕家長觸碰他受傷的部位而加劇疼痛。
六步走, 寶寶意外脫臼後的緊急處理辦法
孩子脫臼後, 復位越早, 方法約簡單, 效果也越好。 但是家長千萬別看電視劇裡治療脫臼只要“哢嚓”一下一扭一轉一拽, 就擅自幫孩子復位, 那只是藝術效果。 若脫臼復位的手法不對, 可能引起血管和神經的損傷, 造成二次傷害。 若真的碰上孩子脫臼的現象, 家長除了儘快把孩子送到醫院接受治療, 還應該做好緊急護理措施。
第一步:限制行動
有的孩子脫臼後會大哭大鬧,
第二步:固定患處
脫臼會引起關節周圍關節囊的損傷, 若脫臼後仍然頻繁活動受傷的關節, 不僅疼痛加劇, 還會讓關節囊的損傷進一步加重, 引起關節囊鬆弛, 從而造成關節不穩和習慣性脫臼。 因此, 孩子脫臼後, 家長務必幫孩子固定患肢。 橈骨小頭半脫位(肘關節脫臼)的固定方法是用大圍巾折成三角形, 將小孩的患肢懸吊在胸前。 肩關節脫臼則可以用繃帶、衣物、布條或圍巾等織物將脫臼的胳膊與軀幹捆綁固定。
第三步:冰敷患處
孩子脫臼後, 患處會逐漸腫脹, 孩子會感覺到紅腫熱痛。 家長幫孩子固定脫臼的部位後, 可用冰袋對該部位進行冰敷, 讓血管收縮, 使之不再繼續腫脹, 淤青不再擴大, 減輕組織炎症, 同時也有助於緩解疼痛。
第四步:送院復位
如果在脫臼後的幾個小時內不能讓關節恢復原狀,
讓孩子端坐(年幼不能端坐的孩子也可以由另一名家長抱著), 家長和孩子相對而坐。 將脫臼的肘部彎曲呈90度放在孩子身旁。 家長一隻手握著孩子上臂的下端以固定肩關節, 並且將拇指放在橈骨頭的位置。 另一隻手握著孩子的手腕, 連續做幾次前臂旋後動作。 若聽見清脆的輕微彈響聲, 或按壓孩子肘部,
第五步:復位後護理
脫臼復位後雖然關節恢復到原來的位置, 受傷的韌帶或周圍的組織也還是修復癒合的, 所以仍然要固定患肢2周時間, 不宜做大幅度的活動。 在此期間, 注意不要讓孩子進行過度的活動, 以免再次發生關節脫位而形成習慣性脫臼。
第六步:功能鍛煉
孩子發生的脫臼具有反復性和習慣性, 發生一次後很容易反復發生。 所以, 在孩子脫臼康復後, 家長應該多加注意, 加強功能鍛煉。 平時要引導孩子多做前臂旋轉動作, 增加孩子上肢的肌肉功能和環狀韌帶的緊張度, 有利於防止關節脫位。 對於體質較差的孩子, 應注意增加營養, 適當加強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
孩子關節脫臼很常見,但完全可預防可避免。家長只需謹記一個關鍵點:避免用力過猛地牽拉、撞擊孩子的肢體。
增強體質。
孩子關節脫臼很常見,但完全可預防可避免。家長只需謹記一個關鍵點:避免用力過猛地牽拉、撞擊孩子的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