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血小板減少皮下出血

血小板減少皮下出血這屬於血小板減少的典型表現, 除了皮膚出血之外, 還會有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 以及泌尿道出血等。 造成血小板減少的原因不同, 治療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最好是能對照病因進行治療, 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從而解決血小板減少皮下出血的現象。

病因1.血小板生成減少(1)遺傳性 如Fanconi貧血、先天性伴畸形無巨核細胞血小板減少症及May-Hegglin異常等。 (2)獲得性 再生障礙性貧血, 骨髓浸潤(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結核), 化療藥物, 輻射, 巨核細胞再生障礙, 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影響血小板生成的藥物(如酒精), 維生素B12、葉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壞增加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妊娠, 感染, 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蛇咬傷,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嚴重燒傷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壞增加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HIV感染, 週期性血小板減少, 藥物引起的血小板減少(肝素、奎寧、奎尼丁、解熱鎮痛藥、青黴素、頭孢類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磺脲類降糖藥及苯妥英鈉等), 輸血後血小板減少。 4.血小板分佈異常脾功能亢進、降溫。 5.血小板丟失出血、體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假性血小板減少。

臨床表現1.皮膚出血出血點、紫癜、淤斑。 2.牙齦出血牙齦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見, 因此, 反復牙齦出血或出血後止血困難常提示血小板減少等出血性疾病。 3.口腔黏膜血皰。 4.鼻衄正常人亦可偶爾發生鼻衄, 但鼻衄合併其他出血症狀時常提示出血性疾病。 5.關節出血、肌肉及深部組織血腫單純血小板減少引發關節、肌肉出血少見。

6.消化道出血可表現為嘔血、便血、黑便等。 7.泌尿道出血可表現為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8.月經過多。 9.視網膜出血。 10.中樞神經系統出血較少發生, 但卻是血小板減少等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見死亡原因。 11.拔牙或手術後出血。 12.傷口出血時間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