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手抖早就診 或為帕金森發病

單側的手像 “搓泥丸”、“數鈔票”一樣地抖動, 這時候就要引起警惕了, 很可能就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今天上午, 記者從新華醫院神經內科瞭解到, 目前帕金森病的發病趨勢呈現出“女少男老”的新特點, 尤其是4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發病有所增加。 由於帕金森病不可預防, 不可治癒, 只能控制, 專家提醒市民早發現、早就診是關鍵。

單側手抖要早就診

家住楊浦區的老李最近吃飯、寫字時手抖得厲害, 他懷疑自己得了帕金森病, 匆忙到醫院就診。 在門診中, 不少市民發現自己一有手抖, 就以為自己得了帕金森病, 其實不然。 在前來就診手抖的市民中, 有的確實是帕金森病, 但有的並不是。 “手抖是老年人的常見現象, 兩隻手抖個不停, 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這種抖動往往令人非常痛苦!”新華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振國教授說, 但並不是出現手抖就一定是帕金森病。

神經內科程潔醫生說, 帕金森病的手抖起初往往是單側的手抖, 樣子像“搓泥丸”或“數鈔票”一樣。 但在門診中, 不少人前來就診時, 因為早期不重視, 往往已經發展為雙側抖動、肢體僵硬, 甚至走路時雙手已不會搖擺,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發病率超過2%

以前, 帕金森病發病一般60歲至70歲的老年人比較多;現在, 40歲至50歲的中年人發病並不少, 40歲左右的發病患者在所有患病人群中大約占到4%至10%。 尤其是40歲至50歲的中年女性, 發病人數有所增加, 發病趨勢呈現出“女少男老”的新特點。

劉振國教授強調, 帕金森病的手抖其實是種震顫, 雖然外在表現為手的抖動, 但病因多在大腦。

據資料統計顯示, 目前, 國內原發性的帕金森病發病率大約在2%左右,

如果再加上由於中風等導致的繼發性帕金森病, 發病率則更高。 也就是說, 在每100個人裡, 就有超過2人可能是帕金森病。

飲食多吃“黑色食物”

由於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基因有關, 目前並不能治癒, 因此只能早期控制。 目前帕金森病就診率很低, 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近一半帕金森病患者從未就診。 發病前三年是帕金森病的“蜜月期”, 症狀相對較輕。 新華醫院神經內科戚辰醫生提醒, 當出現“搓泥丸”、“數鈔票”這類形式的震顫, 手臂擺動減少、肌肉繃緊、走路動作緩慢等症狀, 這些“信號”就該引起注意, 最好到醫院神經專科醫生處先作個全面檢查, 儘早明確病情, 儘早治療, 切勿耽誤治療。

此外, 新華醫院神經內科幹靜醫生還建議, 平時要多吃黑色食物, 比如:黑木耳、香菇、黑米等。 對帕金森病患者的飲食, 需限制蛋白質攝入, 但以補充優質蛋白為主, 可選擇蛋、魚、蝦、肉類(比如:瘦豬肉、牛肉、禽肉)、牛奶等優質蛋白;多吃穀類和蔬菜瓜果;經常適量吃奶類和豆類;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