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不能靠吃辣發汗
受訪專家:南京市中醫院金陵名醫館教授 張鍾愛 肛腸科主任中醫師 丁曙晴
門診中, 不少患者認為不適症狀都是“濕氣重”所致, 不分青紅皂白就盲目祛濕, 結果適得其反。 本期, 記者採訪了南京市中醫院金陵名醫館教授張鍾愛、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中醫師丁曙晴, 就門診中常見的祛濕誤區為大家答疑解惑。
誤區一:大便容易粘在馬桶上就是濕氣重。 丁曙晴表示, 大便不成形、黏稠只是體內有濕氣的外在表現之一。 脾喜燥惡濕, 如果體內濕氣太重, 脾臟就會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 脾不好時, 消化吸收就差,
誤區二:吃辣發汗可祛濕。 張鍾愛告訴記者:“不少患者認為, 四川、湖南、重慶等地的人愛吃辣, 是因為能發汗祛濕。 ”這些地方氣候潮濕, 吃辛辣食物可以發汗, 但中醫認為濕氣大多與脾的運化有關, 和出汗關係不大, 所以中醫更多是強調健脾利濕。 日常可吃茯苓、陳皮、紅棗等溫補食材;平時多汗、反復感冒的氣虛患者, 可吃山藥和大棗;胃口不佳的人可吃山楂等開胃食物。
誤區三:祛濕喝薏仁紅豆水最有效。 不少人都會通過長期喝薏仁紅豆水祛濕。 張鍾愛說:“有些女性是容易上火體質, 也堅持喝薏仁紅豆水, 不僅起不到祛濕作用,
丁曙晴建議, 濕氣重的人日常應多運動, 越不愛運動, 體內積聚的濕氣越多, 時間長了會導致五臟六腑受到濕氣侵襲, 引發一系列疾病。 堅持運動可有效加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促進濕氣排出, 跑步、騎自行車、游泳、打太極拳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