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專注力分齡一覽表 注意力取決於興趣

孩子專注力分齡一覽表 注意力取決於興趣

今天, 與爸爸媽媽們分享如何判斷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我們先來學習一下, 注意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監管的注意。

有意注意:預設了目標, 需要主觀意志力去監督。

孩子越小, 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 孩子注意力能否集中, 還取決於興趣。

第一點的數值只是參考數值, 不能一味套用。 若孩子對某個事物沒有興趣, 他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會明顯低於這個數值, 甚至根本就不去注意。 更何況, 學前兒童一心多用的本領高強, 往往可以同時關注幾件事情, 很容易讓家長誤以為他們是注意力渙散、甚至“多動”了。

◆ 家長不當做法, 促使孩子注意力渙散

絕大多數孩子都沒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 即便那些被認定為專注力很差的孩子, 在某些情形, 如玩電子遊戲時,

也可以一玩幾個小時。 為什麼孩子玩遊戲如此專注, 做別的事情就會三分鐘熱度, 注意力渙散呢?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很多時候, 父母不是在幫助孩子變得更專注, 反而是在不自覺地促使他注意力更渙散:

1. 當孩子玩得很專注的時候, 家長干涉或打擾

家長總要詢問孩子:“你在幹嗎呢?”或者干涉他:“這個不能這麼玩, 你看, 要這樣!”有朋友或鄰居來了, 要求孩子打招呼, 若孩子不予理睬, 就扣帽子:“沒禮貌!阿姨跟你說話呢, 快回答阿姨!”還要一再地逗孩子玩。

2. 為了省事, 給孩子塞個手機或者iPad, 讓他自己玩

電子產品多了, 會降低孩子對其他活動和事物的興趣, 他自然就會玩電子遊戲很專注, 做其他事情如坐針氈。

3. 強求孩子專注地做我們認為對他成長有益的事

如要求孩子從頭至尾完完整整讀一本書, 讀書時不許跑來跑去, 不許插嘴等。 孩子活在當下, 管不住自己, 親子之間就會形成對立關係, 促使孩子建立起一個習慣性的反應模式——但凡我們要他做什麼, 他就時刻準備逃跑。

4. 對孩子期望值太高, 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

不顧孩子發展水準, 以成人的眼光來衡量孩子專注的程度, 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導致孩子越來越不專注。

5. 陪伴孩子時心不在焉, 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

孩子覺得父母在敷衍他, 致使內心不安寧, 沒有心情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

6.家長擔心孩子興趣狹窄, 急於改變孩子

◆ 活用6招, 提升孩子專注力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必過於著急。 家長只要反其道而行之, 自然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更有益於發展其專注力的環境:

1. 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心的家庭環境

心安定了, 孩子才會安心而享受地去做某些事情。 否則, 他只能惶恐地糾結於各種“不安心”因素, 難以專注。

2. 當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時, 儘量不去打擾他

避免關注過度, 以免孩子形成依賴, 缺乏自主性。 當沒有人陪伴或給孩子安排活動時, 他就會內心惶恐, 無所適從。 當不得不打斷他時, 走到他身邊, 蹲下來, 對他說:“我看你好專注呀(豎起大拇指)!對不起, 現在我們……(陳述理由, 告知後續的活動)”如此, 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 他就不會因為被打斷而鬧情緒, 內心就不會產生對抗的能量。 他的心更安定, 專注力自然就會發展得更好。

3. 電子產品可以偶爾玩之, 絕對不能當做電子保姆

儘量陪伴孩子投入地玩遊戲, 參與他的遊戲, 引領他玩得更深入、更長久、更有創意。 孩子自然可以將注意力更長時間地集中于某項活動。

4. 當孩子癡迷于某項活動或某個事物時,順應他的要求

當孩子對某項活動產生興趣時,為他提供更多與之相關的資訊、材料、可能的相關活動,讓他跟與其相關的事物關聯,並幫助他橫向或縱向去拓展,發覺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將探索的觸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5. 某些小遊戲,也是拓展孩子專注力很好的練習

如將某個小物件放在手心倒騰,猜最後在哪只手裡。或者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關注某些事情,觀察某些事物的變化,如季節、光影、色彩等變化。引領孩子享受這一切,並且不給他壓力,他的有意注意就會在這一類活動中獲得發展。我們知道,專注力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一個需要刻意去訓練的事情。有心,每時每刻,我們都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自然可以將注意力更長時間地集中于某項活動。

4. 當孩子癡迷于某項活動或某個事物時,順應他的要求

當孩子對某項活動產生興趣時,為他提供更多與之相關的資訊、材料、可能的相關活動,讓他跟與其相關的事物關聯,並幫助他橫向或縱向去拓展,發覺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將探索的觸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5. 某些小遊戲,也是拓展孩子專注力很好的練習

如將某個小物件放在手心倒騰,猜最後在哪只手裡。或者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關注某些事情,觀察某些事物的變化,如季節、光影、色彩等變化。引領孩子享受這一切,並且不給他壓力,他的有意注意就會在這一類活動中獲得發展。我們知道,專注力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一個需要刻意去訓練的事情。有心,每時每刻,我們都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