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炮製方法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 很多藥性特別好的中藥都是野生的, 生長在大山上的, 而且那些特別名貴的中藥, 生長條件都特別惡劣, 現在也有很多藥農會自己種植中藥, 中藥被一些藥農挖出來之後, 是需要經過曬乾, 挑選才會被賣入藥店的, 這些個過程被稱作為炮製, 那麼中藥炮製的方法有哪些呢?
中藥炮製方法
1.修制:
(1)純淨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 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藥用部分, 藥物清潔純淨。 如揀去合歡花中的枝、葉, 刷除枇杷葉、石葦葉背西的絨毛, 刮去厚樸、肉的粗皮等。
(2)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 使藥物粉碎, 以符合製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 如牡蠣、龍骨搗碎便於煎煮, 川貝母搗粉便於吞服;犀角、羚羊角鎊成薄片, 或銼成粉末, 便於製劑和服用。
(3)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 把藥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 使藥物有效成分易於浴出, 並便於進行其他炮製, 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 根據藥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 切片有很多規格。 如天麻、檳榔宜切薄片, 澤瀉、白術宜切厚片, 黃芪、雞血藤宜切斜片, 白芍、甘草宜切圓片, 肉桂、厚樸宜切圓盤片, 桑白皮、枇杷葉宜切絲, 白茅根、麻黃宜鍘成段, 茯苓、葛根宜切成塊等。
2.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藥材的方法稱為水制法。 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藥物、軟化藥物、調整藥性。 常用的有淋、洗、泡、漂、浸、潤、水飛等。 這裡介紹三種常用的方法。
(1)潤:又稱悶或伏。 根據藥材質地的軟硬, 加工時的氣溫、工具, 用淋潤、洗潤、泡潤、浸潤、晾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複潤、雙潤等多種方法, 使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入內, 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藥效的前提下, 使藥材軟化, 便於切制飲片。 如淋潤荊芥, 泡潤檳榔, 酒洗潤當歸, 薑汁浸潤厚樸, 伏潤天麻, 蓋潤大黃等。
(2)漂:將藥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 並反復換水, 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稱為漂。 如將昆布、海藻、鹽附子漂去鹽分, 紫河車漂去腥味等。
(3)水飛:系借藥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藥材極細粉未的方法。 將不溶于水的藥材粉碎後置乳缽或碾槽內加水共研, 大量生產則用球磨機研磨, 再加入多量的水, 攪拌, 較粗的粉粒即下沉, 細粉混懸于水中, 傾出;粗粒再飛再研。 傾出的混懸液沉澱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