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燕麥清除腸道中酸性物質

吸收毒素:

食物在消化分解的過程中, 必定會產生不少毒素, 這些有害物質在腸腔內會刺激粘膜上皮, 日久引起粘膜發炎;吸收到血液內, 可加重肝臟的解毒負擔。 纖維素在胃腸道中遇水形成緻密的網路, 吸附有機物、無機物、水分, 對維持胃腸道的正常菌群結構起著重要作用;同時, 腸內容物中的毒素會被纖維素吸附, 腸粘膜與毒物的接觸機會減少, 吸收入血量亦減少。

保護皮膚:

血液中含有有毒物質時, 皮膚就成了其拋棄廢物的地方, 面部暗瘡正是由於血液中過量的酸性物質及飽和脂肪而形成的;經常便秘的人, 膚色枯黃, 也是因為糞便在腸中停留時間過長, 毒性物質通過腸壁吸收並使血液沾上毒素所致。 吸煙過多的人臉色猶如死灰, 也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食物纖維能刺激腸的蠕動, 使廢棄物能及時排出體外, 減少毒素對腸壁的毒害作用,

因而可以保護皮膚。

防治便秘:

食物纖維體積大, 可促進腸蠕動, 其中的水分不易被吸收, 從而有通便作用。 食物纖維具有使糞便體積膨脹、吸水性好、促使腸道蠕動、加速糞便在腸道內的推進作用, 使排便及時, 減少腸腔壁與攝入的致癌物質接觸時間,

清除患大腸癌的危險。 防治痔瘡。

預防腸癌:

自然界中致癌物質廣泛存在, 不可避免地會隨食物和水進入腸道。 同時, 有些細菌可能有合成多環烴或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的能力。 人的大腸中存在著大量的細菌, 能產生多種毒物如胺、酚、氨等。

如果食物中纖維素少, 糞便體積小, 粘滯度增加, 在腸道中停留時間長, 這些毒物就會對腸壁產生毒害作用, 並能像水一樣通過腸壁吸收進入血液迴圈, 進而影響全身。 食物纖維進入腸道後, 可使糞便體積增大, 含水量多, 使毒素的濃度稀釋並刺激腸蠕動, 加快腸道內食縻的排空速度, 縮短食品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滯留時間, 促使膽汁酸排泄, 並使糞便保持酸性, 對預防大腸癌有益。 蔬菜中的纖維素在腸道中發酵產生丁酸等短鏈脂肪酸, 促進細胞分化, 可防止腸癌發生。 纖維素可增加咀嚼次數, 從而增加唾液分泌, 而唾液是防癌抗癌的重要物質。 歐美人纖維素攝入時只有非洲人的1/6, 美國10萬人中就有42人患大腸癌, 而非洲只有8人患大腸癌。

增加營養:

燕麥纖維在腸道內吸水對腸內容物起到稀釋作用, 降低了膽汁的濃度, 能助長腸道內正常寄居細菌的生長繁殖;而腸道中的大腸桿菌能利用纖維素合成泛酸、尼克酸、核黃素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生命物質。

人雖不能像食草動物那樣消化食物纖維,

但能憑腸道細菌分解部分纖維。 如大腸桿菌能把纖維合成維生素B類的泛酸、肌醇和維生素K而被人體吸收。

食物纖維還可降低胃癌、肺癌等患病率, 對防止冠心病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