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吃什麼中藥補腎

補腎是我們中醫上面的說法, 我們有非常多種方法可以用來補腎, 我們可以採用飲食的方法來補腎, 也可以採用中醫裡面的針灸, 按摩, 氣功等方法來起到補腎的功效, 在補腎的多種方法裡面, 我們最常採用到的補腎方法還是食療以及中藥療法。 那麼我們可以吃什麼中藥來補腎呢?

我們首先應該知道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補腎, 如果我們睡眠品質高, 走路步伐快而且精神很好的話, 那麼是沒必要補腎的, 但是如果是出現夜尿多以及容易脫髮等症狀, 就需要補腎。

菟絲子

有補腎益*,養肝明目的作用,用於腰膝酸痛,糖尿病,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症。 成藥中滋補健身丸、五子衍宗丸等,菟絲子均為主要成分之一。 根據現代研究,菟絲子含糖甙、維生素A樣物質,動物實驗有收縮子宮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15克。

粟米

又稱穀子、稞子。 能補益腎氣。

《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 ”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穀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

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 《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 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干貝

又稱江珧柱。 性平,味甘鹹,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腎,與淡菜同。 ”《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鱸魚

又稱花鱸、鱸子魚。 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 《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 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於髒,益二髒之陰氣,故能益筋骨。 ”《嘉枯本草》認為:“鱸魚,多食宜人,作蚱尤良。 ”凡肝腎陰虛,或脾虛胃弱者皆宜。

桑椹

俗稱桑果。 性寒,味甘,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 如《滇南本草》雲:“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 ”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充血液,健步履。 ”故腎虛之人,尤其是腎陰不足者,食之最宜。

栗子

味甘,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 如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曾說:“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 ”明·李時珍亦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幹,每旦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

山藥

性平,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藥,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 如明·李時珍指出:山藥“益腎氣,健脾胃。 ”《本草正》亦載:“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本草經讀》還說:“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

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 ”所以,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上文我們介紹了補腎的重要意義, 我們要判斷出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補腎才行, 我們有多種方法可以用來補腎, 我們既可以採用中醫的針灸, 按摩, 氣功等方法來補腎, 也可以採用食療等方法來補腎, 上文詳細介紹了吃什麼中藥能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