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抑鬱症分三級五類人容易被抑鬱症盯上

“藍瘦(難受)、香菇(想哭)”一度成為人們掛在嘴邊的流行語, 卻隱隱透露著現代人的抑鬱情緒。 負面情緒若得不到正確疏導, 久而久之, 很可能發展為抑鬱症, 必須引起重視。

五類人容易被抑鬱症盯上

臨床上發現, 抑鬱症患者中有幾類人最多見。

女性:家庭不睦者、為情所困者、孕產婦。 女性與男性相比更內向, 心理承受能力也較弱, 在遇到家庭和婚戀方面的矛盾時, 如果一直憋在心裡, 不尋求疏解, 時間長了, 很容易憋出心病。 孕產婦由於激素劇烈變化, 加上初為人母, 角色變化、照顧孩子、兼顧事業和家庭等原因,

其中有50%~70%的人會出現反應性抑鬱。

空巢老人。 我院心理精神科曾做過簡單統計, 一個月內接診的近百位抑鬱症老人中, 約90%以上都稱“子女不在身邊”“經常見不到孩子”“很少接到孩子的電話”。 而誘發這些老人患病的原因有:老伴去世是第一誘因, 很多老人在老伴去世3個月內, 即出現明顯的抑鬱症症狀;其次是退休, 很多老人因生活失去目標, 出現心理問題。

疾病纏身者。 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與抑鬱症的共病率很高。 患者長期被疼痛、軀體障礙、康復困難以及工作生活壓力影響, 會出現情緒低落、失眠、消極厭世, 進而誘發或加重抑鬱症。

醫護人員。 目前, 醫護也成了抑鬱症高發人群。 我就接診過患抑鬱症的醫護人員,

他們由於面臨巨大的工作任務, 體力消耗也較大, 加上不和諧的醫患關係, 進一步加劇了壓力, 導致發生抑鬱症。

白領。 白領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為了趕進度、完成指標, 加班加點, 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重壓, 久而久之, 或是身體垮了, 或是精神壓抑、情緒抑鬱了。

抑鬱症分三級

抑鬱症按病情嚴重程度可分為三級, 不同級別在症狀和治療方面有所不同。

輕度抑鬱:症狀較輕, 患者感到 高興不起來, 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 但這種負面情緒不至於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 有時找朋友或家人聊一聊就能緩解。 不需要用藥, 如有必要可諮詢心理醫生。

中度抑鬱:症狀較重, 情緒低落、消極悲觀、做事效率低、無法全身心投入一件事。

症狀持續時間長, 不能通過自我調整恢復, 已經影響工作和學習, 但沒有自殺傾向。 需要用藥, 最好能住院接受規範治療。

重度抑鬱:症狀嚴重, 長期睡不好, 認為生活沒意義, 生無可戀, 有自殺傾向, 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 這類患者需要使用抗抑鬱藥, 應儘早住院治療, 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留意危險信號

有資料顯示, 約90%的抑鬱症患者在發病初期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患病, 家屬早期也很難將他們的心情低落與抑鬱症聯繫在一起, 直到某一天患者說不想活了, 甚至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 才意識到嚴重性。 所以, 日常生活中患者及家屬應留意一些危險信號。

1.情緒低落。 患者經常悶悶不樂,

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一般人心情不好, 過幾天就沒事了, 而抑鬱症患者如果不接受治療, 隨著病情越來越重, 會感到生不如死。

2.長期失眠。 入睡困難, 就算很早躺在床上, 還是久久不能入眠。 好不容易睡著了, 也似乎處於有意識狀態, 睡眠淺或總是做夢, 早上醒得早。

3.軀體不適。 某些情況下, 會出現渾身疼痛、頭暈、乏力、食欲差、總打嗝、胸悶心慌、憋氣難受等症狀, 這些都可能是抑鬱症的表現。

4.認知障礙。 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障礙, 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工作、學習時無法專注;表達能力不如從前, 動作靈活度和協調性也受到了影響。

5.有自殺傾向。 抑鬱症最大的危害就是存在自殺風險, 患者內心敏感脆弱, 有時僅僅由於一些小事就誘發自殺衝動,

其中以女性居多。 女性自殺多因感情問題, 男性多半是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 ▲

(特約記者錢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