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腦炎引起抽搐的症狀有哪些

小兒腦炎這種現象比較多見, 尤其是腦炎引起的抽搐, 對他們的成長健康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而新生兒與嬰兒腦炎, 可表現出發熱, 頭部劇痛, 噁心, 嘔吐, 全身抽搐, 甚至是意志意識等這些症狀, 所以對於這些症狀, 我們應該注意區分瞭解對症的治療這些疾病, 科學用藥。

一、症狀體征

1、多呈暴發性或急性起病。 成人與兒童急性期常表現為發熱、劇烈頭痛、嘔吐、全身抽搐、意識障礙或頸項強直等。

2、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新生兒與嬰兒常有高熱、易激惹、嗜睡、呼吸困難、黃疸等, 進而可有抽搐、角弓反張及呼吸暫停等, 而神經系統表現甚少。 新生兒病前可有早產、產傷或產前母親感染史。 體檢早期可出現腦膜刺激征, 如頸項發硬, Kernig征陽性、Brudzinski征陽性。 但嬰幼兒頸強直常不明顯, 常表現為前囟飽滿, 角弓反張。

3、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可在早期出現局部腦體征, 表現為持續性腦局部損害和難以控制的癇性發作。 病程稍晚可有腦神經障礙, 以眼球運動障礙多見, 在肺炎球菌腦膜炎的患者中發生率最高。 另外可有意識障礙及眼底水腫, 由於顱內壓增高有時可致腦疝形成。 在腦膜炎流行期間, 如病程進展快,

起病時伴有皮膚黏膜淤點或淤斑, 並迅速擴大, 且發生休克, 應考慮腦膜炎球菌腦膜炎。

二、用藥治療

1、化膿性腦膜炎是內科急症。 治療首先應在維持血壓、糾正休克基礎上, 根據年齡、季節特點, 有針對性地選擇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的有效抗生素,

然後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物。

2、過去幾十年青黴素對常見的3種化膿性腦膜炎致病菌普遍具有敏感性, 但近年來這些細菌對青黴素的敏感性降低, 特別是流感桿菌, 能產生對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和青黴素耐藥的β-內醯胺酶。 許多文獻報導分離出的肺炎球菌和腦膜炎雙球菌菌株對青黴素也存在相對或高度耐藥。 幸運的是三代頭孢對這些致病菌所致的化膿性腦膜炎均有明顯效果。 然而某些高度耐藥菌株頭孢菌素治療亦無效, 需應用萬古黴素。

3、在兒童與成人, 三代頭孢是治療3種常見的化膿性腦膜炎的首選藥物。 其中頭孢曲松(頭孢三嗪)、頭孢噻肟和頭孢呋辛(頭孢呋肟)效果較好。 對懷疑有利斯特菌腦膜炎的患者,

加用氨苄青黴素, 對青黴素嚴重過敏和先前已用過頭孢菌素者, 選擇氯黴素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