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公共衛生間洗手液存“貓膩” 多為散裝貨有致病風險

最近, 山東煙臺市的不少市民反映飯店裡的洗手液洗不乾淨手, 洗完手之後還有一種黏糊糊的感覺。 記者在煙臺走訪了十幾家飯店, 發現幾乎所有的飯店提供的洗手液, 都是品牌洗手液的瓶子, 裡邊卻裝著雜牌貨。 這些洗手液都來自什麼地方呢?記者調查發現, 他們都來自煙臺一個洗化市場。 記者在走訪這個洗化市場的時候, 市場的商家介紹說, 品牌洗手液一斤要6塊錢, 而買一些散裝的洗手液再兌上水的話, 每斤則只要1塊多錢。 很多酒店用的都是名牌洗手液的盒子, 倒上散裝的洗手液, 一桶50斤的這種雜牌洗手液只賣85元。

而很多散裝洗手液, 就是來自一些三無的小廠, 品質上根本是無法保證的。 所以就會出現上述這種顧客出現的這種情況, 洗不乾淨手。

記者採訪了部門藥學專家, 專家解釋說, 如果兌了水的洗手液放置時間過長, 還容易滋生細菌, 尤其是一種叫綠膿桿菌, 會引起創面感染等疾病。 同時, 一些洗手液不易沖洗, 殘留在手上也會危害健康。 一是洗手液濃度達不到, 消毒劑的濃度達不到, 也達不到殺菌的目的。 要是兌水的話去汙作用就更減弱了;二是洗手液工藝不符合國家標準, 不溶于水, 吃到口裡的話會引起慢性中毒。

專家特別提醒, 購買洗手液, 一定要到正規場所去購買。 要注意產品的保質期,

尤其是普通的洗手液如果超過了保質期可能會導致洗手液本身就產生細菌和病菌, 就導致洗手越來越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