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父母用哪種方法可以教孩子課後複習?

現在小學生的課程可能比我們上學的時候課程還要深, 一些小學數學題就連我們這些大學生也算不出來, 這樣就直接導致了一個問題, 家裡的小孩子在上學以後, 我們用我們曾經學習過的知識來教他們, 會出現很多麻煩, 甚至可以說完全教不了。 就拿課後複習來說, 現在小學生課後複習方法和我們上學的時候所掌握的方法根本不相同。 那麼, 父母應該怎麼來教他們呢?

課後第一件事:及時回憶

要想在課堂上將一天所學的各科知識都掌握是困難的, 所以課後複習當天的內容非常必要。 通過複習, 可以有更高層次的理解並較好地掌握當天所學的知識, 為做當天的作業掃除障礙。 做作業雖有複習的成分在裡頭, 但它還是不能與複習劃等號, 而真正的複習應在做作業之前。

專家表示, 首先要抓住黃金5分鐘, 像“過電影”一樣及時進行課後回憶。

也就是把老師講的內容在頭腦中“重映”一遍, 關鍵問題沒記住的, 要逼著自己尋找回憶的線索--看書、看筆記等。 弄清例題的解題思路、有關法則、概念, 減少遺忘。

如果回憶順利, 證明聽課效果很好, 反之就應尋找原因, 改進聽課的方法。 及時複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 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把學過的知識在頭腦中“再現”一遍, 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 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互相啟發, 補充回憶。 一般按照教師板書的提綱和要領進行, 也可以按教材綱目結構進行, 從課題到重點內容, 再到例題的每部分的細節, 循序漸進地進行複習。 在複習過程中要不失時機整理筆記, 因為整理筆記也是一種有效的及時複習方法,

對提高複習效果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定期對知識進行重複鞏固

複習過的內容須定期鞏固, 複習的次數應隨時間的增長而逐步減小, 間隔也可以逐漸拉長。 從時間的安排上, 可以當天鞏固新知識, 每週進行周小結, 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 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複習。 從內容上看, 每課知識即時回顧, 每單元知識需加以梳理, 每章節結束對知識歸納總結。 必須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 描繪知識結構, 形成知識網路, 達到對知識和方法的整體把握。

即時性複習

對於即時性複習, 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首先, 當然是抓住教科書和課堂筆記複習。 不過在看教科書之前, 最好先嘗試性的進行回憶。 把老師當天所講的內容大致回憶一遍,

這樣, 不僅可以及時檢查當天聽講的效果, 日後慢慢地還可以提高記憶力, 增強看書和整理筆記的能力。 回憶過後, 便是看教科書和筆記, 重點是看想不起來或是印象模糊的地方。 通過兩者對比把教科書上的新知識完全學懂、學會、並且記住。 並且充分理解筆記上所列的習題與老師講解的精華部分。

其次是參考書的複習。 在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瞭解之後, 再圍繞學習的中心內容去看參考書的相關內容。 並且把精彩內容, 精彩習題及時摘抄到課堂筆記上, 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擴展, 以促進學習的良性迴圈。 在有利於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的同時, 也有益於擴展學生思路, 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力與創造力。

經常性複習

由於剛學過的知識, 遺忘的相對而言會比較快和多, 這就需要我們經常性複習。 間隔時間起先要短些, 隨著記憶的鞏固和加深, 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調整, 複習的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 所用資料當然不外乎教參, 筆記之類的, 也可適當選取不同難度程度的題目練習, 增加做題的熟練性和準確性。

父母還可以給孩子把學習課程分成幾個階段, 比如書本上的一個單元是一個階段, 或者是一個知識點是一個階段, 在複習的時候, 可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複習, 這樣可以讓知識多而不亂, 儘管看起來知識點很雜, 但是分階段複習就可以讓這些知識點變得有序。 這樣孩子複習起來就特別輕鬆了,

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熟練了, 考試的時候必定會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