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

適合心衰患者的藥膳

心衰全稱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病末期常見的病理狀態。 臨床表現有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呼吸喘促、尿少水腫等症狀。 中醫學常將這些病理變化概括為心氣虧虛, 淤血阻滯, 水飲氾濫等。

心氣虛型

表現為喘促氣短、氣急、乏力, 咳聲有哮鳴音, 休息後好轉, 常在夜間突然氣急, 不能平臥, 舌質淡, 脈沉細無力。 宜食補益心肺、補腎納氣平喘的藥膳。

蛤蚧人參粥

[原料]蛤蚧粉2克, 人參粉2克, 粳米50克。

[做法]先將粳米淘洗淨後煮成米粥, 待熟時加入蛤蚧粉、人參粉攪勻, 趁熱服之。

[特點]人參乃補氣之王, 有增強人體各臟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強心肌收縮力等作用。

蛤蚧味咸, 性平, 可補肺氣, 定喘嗽, 助腎陽, 益精血, 對於心氣弱而引起的肺腎虛損性的喘咳, 可達到補益肺腎、納氣定喘效果。

腎陽虛型

表現為水腫重在下肢或臍下, 四肢清涼, 心悸頭眩, 小便短少, 行動氣喘, 舌淡少苔, 脈沉細。 宜食溫腎化水、利尿的藥膳。

苓桂術甘粥

[原料]茯苓15克, 白術6克, 桂枝6克, 冬瓜皮20克, 白芍10克, 甘草6克, 乾薑6克, 粳米50克。

[做法]將茯苓、白術、冬瓜皮、桂枝、白芍、甘草、乾薑煎汁, 共煎3次, 去渣取汁, 與淘洗乾淨的粳米共煮成粥, 緩緩飲用。

[特點]桂枝味甘, 性溫, 可溫腎通心陽, 化水氣;茯苓、白術性味平和, 可健脾利濕;冬瓜皮利尿消腫;白芍味苦、酸, 性微寒, 甘草味甘, 性平, 可緩和桂枝、乾薑的熱性,

白芍有養肝柔肝作用;乾薑味辛, 性溫, 可溫胃以行水氣。 常服此粥, 心衰腳腫、氣短心悸症狀可得改善。

參姜雞清湯

[原料]人參3克, 生薑6克, 雞蛋1個。

[做法]將人參及生薑切碎, 入鍋中, 加水煎煮至150毫升, 去渣待沸騰時, 將蛋清加入藥液中, 調勻, 空腹飲用。

[特點]人參大補元氣, 回陽救逆;生薑溫胃散寒, 助人參升發陽氣;蛋清味甘, 性平偏涼, 既富有營養, 又可緩參、薑之熱性。 常食之對於以下肢水腫為主的心腎陽虛的右心衰患者, 有一定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