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內心自由活出精彩

為何每個人都活得比我精彩?這個問題縈繞在很多人的心頭。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指出, 現代人的空虛、孤獨、焦慮、浮躁、自我疏離是失去存在感所造成的。 存在感的缺失讓人產生無意義感、無價值感。 世界在運轉, 每個人都是那麼渺小和微不足道, 意識到這點, 在生活中加以改變, 就能讓內心自由起來, 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不要過分在意好或壞、得或失、勝或敗、起或伏。 不管在人生的最低谷還是最頂峰, 都試著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 患得患失的情緒會給身心帶來壓力。 心理學先驅佛洛德說過,

高興與悲傷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心臟, 當一個人情緒變化大的時候, 最有感覺的就是心臟。 古人說, 盡吾力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人生重在體驗, 事情盡力去做就行了, 結果不是最重要的, 過程中的感知、體悟、享受才是核心。 “隨相而離相, 船過而水無痕, 鳥飛而不留影”, 才是大智慧。

不要為可能不會發生的事擔心。 說到“杞人憂天”的故事, 我們都會嘲笑那些整天有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憂愁的人, 可我們當中就不乏這樣的庸人。 誰也不能預知未來, 再多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最重要的是, 擔心的事十有八九不會發生, 純粹是內心臆想。 更可怕的是, 我們為自己假設出各種各樣的擔憂, 在自己製造的恐懼氛圍裡難以自拔。

無端的憂慮讓言行失去水準, 反而會“製造”出最不希望發生的事。

對自己溫柔點, 工作少一點, 睡眠多一些。 現代社會像個巨大的永動機, 每個人都像機器的齒輪, 被裹挾其中, 永不停歇。 年輕人不敢休假, 老年人不願退休, 都在埋頭往前沖。 如果坐下來、躺下去、靜下心, 觀察、聆聽自己的心, 你能看到這一切拼搏所要達到的目標嗎?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因為你對自己不夠溫柔, 心聲被噪音埋沒了, 所做的都是盲目的。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結果:外表光鮮的職場高手, 深夜只能回到冰冷、空曠的房子裡, 沒有另一半的溫暖依靠;功成名就的老者日日翻看“功勞簿”, 卻得不到兒女、老伴一個真誠的擁抱。 當你覺得沒時間放鬆時, 恰恰是最需要安排時間來放鬆的時候。

給自己放個假, 找個小鎮或海島和家人呆上一周, 睡個好覺。 或許你的電話會被打爆, 但相信世界離了誰都轉;或許你的收入會受影響, 但相信你得到的絕對會超出預期。

只有對別人友善仁慈, 才能讓心靈深處得到安寧。 “你為什麼不這樣做”“你的生病給公司造成損失”“你必須照我說的去做”......這些暴躁、充滿戾氣、缺乏同理心的話, 在生活中越來越常聽到。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換位思考”, 心理學家指出, 同理心(通俗說, 就是對別人友善、仁慈些)是情商的重要指標。 或許你沒有身患慢性消耗性疾病, 也沒有渾身無力的感受;或許你失去至親時, 覺得不過如此, 但一生中總有讓你感到痛的時刻。

如果你不希望在那時不被理解, 甚至遭到冷嘲熱諷, 那就讓自己的心柔軟些, 善待每個人吧。

如果陽光燦爛, 你能出門, 就出門去。 別以“太忙”做藉口, 中午不出去吃飯, 週末在床上耗費一天。 只要有太陽, 就出門走走, 看日出日落, 呼吸新鮮空氣, 帶上一本書、一瓶啤酒, 坐在公園的樹下, 享受陽光, 驅走心中的陰霾。 不開心時, 去看看樹, 接近樹, 摸摸樹。 人和樹木有一種恰好的互補:白天, 在光合作用下, 樹納入二氧化碳, 吐出氧氣;人納入氧氣, 吐出二氧化碳。 這樣, 人與樹之間形成了一種良性的迴圈。 樹在心理學裡象徵著感情, 投射人們對環境的體驗。

任何時刻都去發掘美好的事物。 誰都會遇上一些糟心的事, 久而久之就會認為世界很灰暗,

心中滿是抱怨和仇恨。 但仇恨是一種無意義的情緒, 就好像吃掉一隻蠍子, 作為它蟄你的處罰一樣。 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說過, 這是一個充滿愛與情感的世界, 就像一片海洋, 潛下去才會發現自己內心的無限。 不如多關注美好的事物, 比如一張笑臉、一段詩句、一些塗鴉、一個風車、窗外的雲, 幫你淨化心靈。

閱讀與寫作是靜思最營養的形式。 這是美國著名作家庫爾特·馮內果的一句名言。 書中充滿養分, 不管小說、散文, 還是傳記, 讀任何你想讀的書, 只要去讀就對了。 不論心情是糟糕的, 還是抑鬱的, 書都是逃離的途徑, 是你沒有選擇時的唯一選項, 是你心靈的家。 讀書時, 不用非得讀完, 讀上5分鐘還難以吸引你, 或讀到一半覺得不再吸引你了,

就不妨放下。 讀書重在享受每個字、每句話和每個段落。

世上本無所謂好與壞, 思想使然。 莎士比亞的這句名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怎麼樣, 一件事好壞與否, 都是你一廂情願的看法。 人類的大腦總會創造出很多看法, 臆想出很多場景, 就像一個劇場導演, 但想法就是想法。 我們要做自己心靈的觀察員, 而不是任人擺佈的演員。 如果對人或事有評判, 讓自己很不開心, 不妨試試兩招:1.對行為—感受—想法—事實進行回顧, 即反向回顧, 找出自己對人或事的判斷依據。 你往往會發現, 這個依據經不起深究。 2.避開讓我們“自我催眠”“心安理得”“自我感覺良好”的3句話——“這可不是我的錯”“這是你(他)造成的”“我做不到”, 這能讓我們發現和面對自己的問題。

讓你的閒散,幫著自我覺醒。首先,不要以為閒散是錯誤的。有些人毫無指向性、自以為是地工作,帶給這個世界的傷害比閒散還要多。其次,讓你的閒散完美。好不容易得來的閒散時光,不要拿來漫無目的地看電視、在社交媒體上瞎逛,不妨發發呆,把所有想法都從大腦中趕走,聽聽內心的聲音。或去健身房出點汗,去摸摸小貓小狗,去瑜伽館冥想一下午,都有助於自我覺醒,感受到生命的精彩。

有機會就尋找廣袤,好看見自己的渺小。浮躁的社會,容易讓遭遇失敗的人一蹶不振,讓有點成績的人自我膨脹。對於後者,總想以自己為榜樣苛責他人,心中戾氣滿滿。直到有一天,站在天臺上仰望天空,在郊外看著滿天繁星,在大草原上望著無邊綠野,在海邊體悟深藍色的浩淼,你才會發現,自己是渺小的,一切成績都那麼微不足道。開闊視野有助於開明,讓你接納其他有趣的、聰明的、強大的東西,成為一個可愛的、真正受尊敬的人。

聆聽多一點,講話少一點。《聖經》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愚昧和羞辱。”上帝給了我們一張嘴、兩隻耳朵,就是為了讓我們多聽一點,少說一點。但當下,似乎每個人都在搶著說,沒有心思聽別人說。多聽聽別人的看法、感受,能體現你的認同,讓對方獲得尊重,人際關係才會和諧。▲

讓你的閒散,幫著自我覺醒。首先,不要以為閒散是錯誤的。有些人毫無指向性、自以為是地工作,帶給這個世界的傷害比閒散還要多。其次,讓你的閒散完美。好不容易得來的閒散時光,不要拿來漫無目的地看電視、在社交媒體上瞎逛,不妨發發呆,把所有想法都從大腦中趕走,聽聽內心的聲音。或去健身房出點汗,去摸摸小貓小狗,去瑜伽館冥想一下午,都有助於自我覺醒,感受到生命的精彩。

有機會就尋找廣袤,好看見自己的渺小。浮躁的社會,容易讓遭遇失敗的人一蹶不振,讓有點成績的人自我膨脹。對於後者,總想以自己為榜樣苛責他人,心中戾氣滿滿。直到有一天,站在天臺上仰望天空,在郊外看著滿天繁星,在大草原上望著無邊綠野,在海邊體悟深藍色的浩淼,你才會發現,自己是渺小的,一切成績都那麼微不足道。開闊視野有助於開明,讓你接納其他有趣的、聰明的、強大的東西,成為一個可愛的、真正受尊敬的人。

聆聽多一點,講話少一點。《聖經》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愚昧和羞辱。”上帝給了我們一張嘴、兩隻耳朵,就是為了讓我們多聽一點,少說一點。但當下,似乎每個人都在搶著說,沒有心思聽別人說。多聽聽別人的看法、感受,能體現你的認同,讓對方獲得尊重,人際關係才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