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疑病症人的軀體會有哪些症狀?

疑病症軀體的症狀表現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性疾病, 會導致患者的內心沒有辦法自安, 總是擔心自己會得各種各樣的疾病, 可實際上身體是健康的, 這種疑病症是會出現多疑, 妄想, 甚至不聽從醫生的解釋, 也不排除是有強迫症, 抑鬱症或偏執型精神疾病, 需要進行心理的調節, 心理調節好, 身體的疾病自然會消失。

症狀體征

診斷標準如下: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準。

2.以疑病症狀為主要臨床象, 表現為下述的至少一項:

(1)對身體健康或疾病過分擔心, 其嚴重程式與實際健康情況很不相稱。

(2)對通常出現的生理現象和異常感覺作出疑病性解釋。

(3)牢固的疑病觀念, 缺乏充分根據, 但不是妄想。

3.反復就醫或反復要求醫學檢查, 但檢查結果陰性或醫生的合理解釋不能打消顧慮。

4.排除強迫症, 抑鬱症, 偏執性精神病等診斷, 疑病症狀不只限於驚恐發作。

如何預防疑病症

對疑病症的治療多採用支援性心理療法。 任何一種心理治療都能給予病人某種程度的精神支持。 如果治療者提供的支援構成心理治療的主要內容, 那麼這種治療方法就稱為支持性心理療法。 專家說,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做到“五不”:

不查資料:有疑病傾向的人, 儘量不要查閱有關醫學衛生方面的資料, 尤其避免上網查閱, 這是疑病症心理預防的重要原則。

不亂求醫:改變四處投醫問病的習慣。 只有確實有某種疾病, 才接受必要的醫學診治。

不要太敏感:杜絕經常自我注意、自我檢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習慣。 因為人對機體內部的各種資訊和各種刺激都有感知能力。 感覺過分敏感, 就會脫離現實, 會把生理的感覺疑為疾病的過程, 把輕微的小病體驗為大病、重病。 感覺要恰如其分才能準確評價機體的狀態, 無根據的擔心疑慮, 本身就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因素, 是誘發多種身心疾病的導火線。

不要過分關注:只要不是器質性疾病, 對自己身體上一切功能性症狀和不適要抱著“聽之任之”的態度。

不拒絕診治:對於偶然發現的確實存在的疾病, 要積極診治;對於個人不能克服的疑病症, 必要時接受心理諮詢。

疑病症西醫治療方法

以心理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為輔。

1.心理治療

開始要耐心細緻的聽取患者的訴述,

讓他們出示各種檢查結果, 持同情關心的態度, 儘量不要挑動患者的症狀或要他們承認疑病是不可信, 這樣往往適得其反, 弄巧成拙, 應儘量回避討論症狀,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 可取得親屬的協助, 在患者信賴醫生的基礎上, 然後引導患者認識疾病的本質, 不是什麼軀體疾病, 而是一種心理障礙, 這種心理障礙就需要用心理的辦法去治療。

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 可以作一些暗示療法。 可獲得戲劇性的效果。 但如果失敗, 則就增加了治療的困難。 另外, 環境的轉移, 生活方式的改變, 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引導患者作另一種有趣的事情, 也可獲得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