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醫院治療小兒疳積
問題 【便秘】 【歸檔】 14年08月25日

醫院治療小兒疳積

問題描述 脾胃不好,沒食欲,體瘦,便幹.已經一年多,懷疑是小兒疳積,小兒疳積如何治療?捏積多久才見效?或用什麼中藥?
網友回答
2014年08月25日 20:09

寶寶沒食欲,體瘦,遷延時間比較久,可以認為是疳證,但不一定是疳積,疳積的典型體征是腹大肢細,同時還有形體明顯消瘦,易煩躁.寶寶的症狀屬於疳證中的疳氣,形體略瘦,不思飲食,便幹,此為疳證初期階段,由脾胃不和引起.建議服用肥兒丸治療,也可採用捏脊療法,什麼時候見效還要看孩子的恢復情況以及對捏脊療法的適應情況.

2014年08月25日 20:09

以神萎,面黃肌瘦,毛髮焦枯,肚大筋露,納呆便溏為主要表現的兒科病證.多見於1~5歲兒童.1.積滯傷脾 ,(1)治則:消積導滯,調理脾胃.(2)處方:揉板門,推四橫紋,運內八卦,補脾經,分推腹陰陽,揉中脘,揉天樞,按揉足三裡. (3)方義:揉板門,揉中脘,分推腹陰陽,揉天樞消食導滯,疏調腸胃積滯;推四橫紋,運內八卦加強以上作用,並能理氣調中;補脾經,按揉足三裡以健脾開胃,消食和中. 2.氣血兩虧 (1)治則:溫中健脾,補益氣血. (2)處方:補脾經,運內八卦,掐揉四橫紋,揉外勞宮,推三關,揉中脘,按揉足三裡,捏脊. (3)方義:補脾經,推三關,揉中脘,捏脊溫中健脾,補益氣血,增進飲食;運內八卦,揉外勞溫陽助運,理氣和血,並加強前四法的作用;掐揉四橫紋主治疳積,配按揉足三裡調和氣血,消導積滯. 此外: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光剝,陰液不足者,宜推三關,揉外勞,加清肝經,補腎經,運內勞宮;煩躁不安,目赤多淚加清肝經;若有咳嗽痰喘,加推肺經,推揉膻中,肺俞;便溏者加補大腸;便秘者加清大腸,推下七節骨. 另外可單用捏脊配合針刺四橫紋治療.也有用板門割治的效果也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