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護理
這樣悶熱的三伏天中暑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小孩子更是如此。當孩子中暑後,很多家長因為著急,盲目的護理引起不當的效果。在當寶寶中暑後,家長在護理上面,很容易進入誤區,例如:過量的飲食、過量飲水,都是需要多為注意的。誤區1:過量進食中暑後不能讓寶寶吃油膩腥的食物,過多的食用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而輸送到大腦的血液便相對減少,營養物質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正確的做法:應儘量讓寶寶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東西,以適應夏季的消化能力。誤區2:冷食傷身有的父母發現寶寶中暑後身體很乾渴,特別愛吃冷飲和瓜果類食物,就滿足了寶寶的要求,讓寶寶大吃特吃。其實這樣做對寶寶的身體有害無益,因為中暑後這兩樣東西都不能多吃,因為涼性食品會損傷寶寶的脾胃。正確的做法:可以給寶寶喝一些鮮果汁。寶寶中暑後,爸媽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體溫、脈搏和面色。如果寶寶體溫持續不降,並且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淋漓、脈搏細弱、甚至四肢抽動、意識障礙等嚴重症狀,就應立即送醫院急救。誤區3:過量飲水中暑後須大量補充水分和鹽分,但過量飲用熱水反而會使寶寶大汗淋漓,造成體內水分和鹽分進一步的大量流失,嚴重時還會引起抽風現象。如此便是得不償失。正確的做法:少量多次飲水,每次飲水量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溫馨提示:在護理中暑寶寶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避免這些誤區。
平時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來預防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中暑後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中暑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症狀,你這種情況我認為很可能是胃腸炎啊,確診後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黃連素或者左氧氟沙星,積極配合思密達止瀉,也可以使用藿香正氣丸進行治療啊
您好,在烈日下曝曬或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活動一定時間後,出現發熱、頭暈、頭痛、皮膚灼熱、噁心、嘔吐、昏厥、昏迷、痙攣等症狀時要考慮中暑。主要的急救措施有: 1.立即移至陰涼處或空調室中,並給予物理降溫。 2.重量症者迅速降溫,頭部戴冰帽、頸兩側、腋下腹股溝附近放冰袋。 3.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4.防治合併症控制感染。
一般來講中暑有先兆表現,為頭痛、頭暈、出汗多、口乾渴、四肢酸困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專家指出,當出現中暑先兆時,要趕快離開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處休息,喝一些含有鹽分的清涼飲料;在額部、太陽穴處塗抹清涼油、風油精,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有預防作用。如果發現中暑較重甚至昏厥者,要立即掐按人中穴,促其蘇醒,如果患者是在家裡,可以用濕毛巾、濕床單讓患者降溫;如果是在戶外,可以用礦泉水將其衣服打濕使其降溫,並及時撥打120送到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