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尿毒癥
一、尿毒癥低鉀血症的發病原因:1.血漿稀釋,也可能造成低血鉀症。2.細胞外鉀進入細胞內,如靜脈輸入過多葡萄糖,尤其是加用胰島素時,促進葡萄糖的利用,進而合成糖原,都有鉀進入細胞內,很易造成低鉀血症,代謝性堿中毒或輸入過多的鹼性藥物,形成急性堿血症,H+從細胞內進入細胞外,取而代之,細胞外K+進入細胞內,造成低血鉀症。3.鉀排出增多,常見於嚴重腹瀉、嘔吐、胃腸減壓和腸瘺。因為消化液丟失,消化液本身含有一定量鉀,外加消化功能障礙,吸收減少,從而導致機體缺鉀。腎上腺皮質激素有促進鉀排泄及鈉瀦留作用,當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時,均能引起低鉀血症。如心力衰竭,肝硬化患者,在長期使用汞利尿劑時,因大量排尿增加鉀的丟失。4.鉀攝入不足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因為人體鉀來源全靠食物提供,長期進食不足或者禁食3-4天,由於鉀來源不足,而腎仍照常排鉀,很易引起體內缺鉀造成低血鉀症。
二、尿毒癥低鉀血症的臨床表現:1、心臟血管:心跳變慢,心房節律障礙,室性早博,脈搏細弱,心律不整,嚴重者心跳停止。2、泌尿系統:尿量增加,夜尿多,尿瀦留。3、胃腸道:噁心、厭食,腸蠕動減弱,腸鳴音減弱,腹脹,麻痹性腸梗阻及絞痛,便秘。4、神經肌肉:感應性減低,反射減弱,肌肉由無力至弛緩性麻痹(軟癱)。5、意識混亂,易受刺激,急躁不安,嗜睡,抑鬱。6、疲倦、昏睡、軟弱無力、呼吸較淺。三、尿毒癥低鉀血症的防治原則:1.防治原發疾病,去除引起缺鉀的原因如停用某些利尿藥等。2.糾正水和其它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低鉀血症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時引起水和其他電解質如鈉、鎂等的喪失,因此應當及時檢查,一經發現就必須積極處理。如前所述,如果低鉀血症是由缺鎂引起,則如不補鎂,單純補鉀是無效的。3.補鉀:如果低鉀血症較重(血清鉀低於2.5~3.0mmol/L)或者還有顯著的臨床表現如心律失常、肌肉癱瘓等,則應及時補鉀。補鉀最好口服,每天以40~120mmol為宜。只有當情況危急,缺鉀即將引起威脅生命的併發症時,或者因噁心、嘔吐等原因使患者不能口服時才應靜脈內補鉀。而且,只有當每日尿量在500ml以上才容許靜脈內補鉀。輸入液的鉀濃度不得超過40mmol/L,每小時滴入的量一般不應超過10mmol。靜脈內補鉀時要定時測定血鉀濃度,作心電圖描記以進行監護。細胞內缺鉀恢復較慢,有時需補鉀4~6日後細胞內外的鉀才能達到平衡,有的嚴重的慢性缺鉀患者需補鉀 10~15日以上。如低鉀血症伴有代謝性堿中毒或酸堿狀態無明顯變化,宜用KCL。KCL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症實際上也都適用,因為低鉀血症本身就可以引起缺氯。如低鉀血症伴有酸中毒,則可用KHCO3或檸檬酸鉀,以同時糾正低鉀血症和酸中毒。